印刷行业“用人荒”与“就业难”乱象

印刷行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需要有经验的员工,而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恰恰是初出茅庐,青涩十足;一面是企业的“用人荒”,一面是大学生的“就业难”;一面是高企的通货膨胀,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而一面又是大学生的心浮气躁,盲目的漫天要价……这些矛盾的基本面,一起构成了当今社会的就业悖论与乱象。

  精英还是平民

  据报道,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就业形势严峻,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总量压力有增无减。

  盲目的扩张,使得大学从精英教育沦落为平民教育,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却从“哪里需要我,我就拧在哪里!”的一种朴实思想,沦为“哪里给钱多,我就寄生在哪里!”的拜金和懒惰思想。这种思想变化与现实的对立,造就了“就业难”的想象的产生。

  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无论从素质、水平、心态、品德,或者单单从庞大数量上看,都不在是传说中的“天子骄子”,而幻想刚刚走出校门就成为“精英”的思想,更是要随着日益高升的房价和昂贵的生活成本一起破灭。“精英”之所以为精英,正是因为其是稀缺资源。现在的社会“人才”泛滥和价值观缺失,“一夜暴富”应该是每个大学生的梦想,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正所谓天道酬勤,现在的大学生想要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恰恰需要潜下心来,从基层做起,而且任劳任怨。适当放下姿态的大学生,也许会发现前面的路更加宽广。

  潜力股还是实战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选择人才也是一个关键的话题。在美国NBA中,有一种模式叫选秀。每年的6月末,全世界年轻的篮球精英都会汇聚美国。而一旦被NBA选中,就意味着高额的薪水和广阔的前景,因为在NBA中一年的收入甚至超过很多低级联赛球员一辈子的薪水。

  但对于NBA球队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球员,实在是令人煞费苦心。实战型还是潜力股?更像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潜力球员意味着提升空间,但也意味着短期内不能实战,而且还有可能沦为废材,但绝对有成为巨星的潜质;而实战球员意味着以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空间,但却非常实用,可以成为一个中规中矩的角色球员。以这个理论来指导,招录应届大学生更像是一种赌博,因为他们就是这样的潜力股。企业需要大学生,特别是在印刷行业中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每个企业都缺乏人才。但有不少行业内的人士抱怨,好不容易培养出一名大学生,但翅膀硬了以后就飞走了,留也留不住。前些日子NBA闹停摆,也多是这个原因。费尽心思培养出的球员,居然为别人做嫁衣,那些小球队的老板不免有些黯然神伤。在这种形势下,潜力股便成为企业的一种风险投资!

  因此,对于印刷企业而言,实战意味着十拿九稳,也意味着较为昂贵,而潜力意味着便宜,但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印刷行业中上规模的企业不多,很难满足胃口庞大的大学毕业生,而印刷行业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与现实,也导致渐成规模的大企业很少招收应届生,而中小企业也很难对毕业生感冒的原因。这也是由印刷行业处于低端产业链的必然特性所决定的,在短期内,尚乏良策。

  注重“基础”还是“实践”

  前一段时间,江南大学停招印刷工程专业,让很多人唏嘘不已。保证不了“就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除了谴责高校盲目的扩张现实外,其日益与实际脱节的教育也难逃其咎。在现有的形势下,高校是继续坚持所谓的“精英”教育,还是放下高贵的身姿向实践应用倾斜;是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是更注重品性的塑造……在当下的体制下,也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南科大的教改在网上被称为“南柯一梦”。正所谓南科大有多难,我国的教改就有多难,现行教育体制下,再次培养出一个王选这样的领军人物,更是难上加难。

  看看笔者身边的同学,有多少还在印刷行业中打拼,大多兜了一个圈子以后,全身而退,甚至连笔者都不能简单的用“印刷相关行业”加以形容。国家费时费力培养出不少专业人才,但倘若不在行业里混,再多的人才也是枉然,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无补于事。

  如何破解“用人荒”与“就业难”

  由此看来,所谓的“用人荒”,是真正有经验员工的稀缺,而“就业难”,是因为一些体面而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缺乏。如果各方都能够各退一步,各行其职,如国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更符合现在的国情;高校从教育培养上加以变通,更贴近实践;而学生从个人素质上加以提升,更心态平稳;企业从用人选择上更大胆和更具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要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风气,那么存在于就业之中任何矛盾与悖论便会立即迎刃而解。

  而种种迹象表明,在无法满足上述条件之前,这种印刷行业“用人荒”与“就业难”的怪相还将继续循环下去,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也更好的解决方案。


 

[时间:2011-07-25  来源:第一印刷网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