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书展:告别传统订货模式成为文化交流平台

三大书展传统文化

  8月19日,201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上海书展延续了往届“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将读书作为生活习惯,利用读书提升自身素质和生活品质。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三大书展,上海书展与即将落下帷幕的南国书香节,以及将在月底开幕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一道,成为夏天全国爱书者的精神盛宴。
  
  这三大书展有什么特点和异同?记者就此采访了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简称“BIBF”,创办于1986年,是三大书展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作为与美国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齐名的图书盛会,每年的北京图博会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出版商和优质书籍。郝振省介绍说,北京图博会以版权交易为主,是我国出版业形象与实力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聂震宁认为,北京图博会为我国新时期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国际文化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有助于中国图书、中国文化走出去。
  
  “南国书香节”品牌始创于1993年,并于2007年与羊城书展进行了资源整合。作为广东的地方图书盛会,南国书香节吸引了广东本地及周边省份的出版社、图书行业从业者参加。郝振省认为,与北京、上海等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的城市相比,广东地区一度注重经济发展,文化氛围较淡,在此背景下,南国书香节的举办加大了对图书业的宣传,有利于珠三角地区全民阅读的推动。刚刚从南国书香节回来又赶忙奔赴上海书展的聂震宁则认为,南国书香节主要面对的是读者。近年来针对读者需求,还开设了动漫游戏馆,拓展了出版业的内涵。此外,结合地缘优势,南国书香节十分注重服务港澳读者,这也使书展具有鲜明的南国特色。
  
  与南国书香节一样,至今已举办十二届的上海书展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范军认为,无论是参展出版社、作者,还是服务书展活动的主持人、嘉宾,都体现着浓厚的海派文化风格。聂震宁表示,上海书展从一开始就以读者为中心,显得新意盎然。同时,上海书展既有面向全国文化界的气魄,又对国际出版界有较大的吸引力,今年将有刚刚与兰登书屋完成资本重组的企鹅公司亮相上海书展,这一点相当吸引爱书者。郝振省向记者介绍,上海书展在升格为全国性的书展后,把造势与务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众多作者与读者的见面会、专家推介等活动扩大了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不同年龄、阶层的读者都能够在这里选到适合自己的好书。
  
  在采访中,范军总结了此次上海书展的四大特色:一是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推出了许多历史、文化类书籍;二是围绕“互联网+”“创业板”“一带一路”等热点概念推出新书;三是针对年轻读者的口味,推出冯唐等作家的畅销书籍;四是加强文化界之间的互动,推出如敬一丹等非职业作家的新书。
  
  发展至今,三大书展早已告别了传统的图书订货会模式,扩大为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作家、读者、出版商彼此互动,抒发阅读需求、写作意愿,有利于促进我国出版产业的良性发展。聂震宁认为,三大书展已完成了重要的“定位”阶段,下一步还可适当拓展多元业务,例如北京图博会可在版权交易的基础上更多地服务读者,而上海、广东书展也可引入包括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在内的版权业务。范军介绍说,今年下半年国内出版界还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湖北武汉的全国期刊博览会和九月下旬在山西开幕的全国书市,相信这一系列活动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都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时间:2015-08-20  来源:光明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