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继续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置于首位

去产能 供给侧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此前7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中首次提出“抑制资产泡沫”,是从降低企业成本角度讨论,本次会议首次将货币政策与抑制资产泡沫联系起来。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评论文章称,最近连续十多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持续显着上升,资金出现紧张,似乎印证了市场之前的关于流动性的一些判断。 
 
  文章分析,自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各国就利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达成共识。经过了宽松之后,货币政策空间也不断受限。因此,在今年G20杭州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即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在强调结构性改革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现在应该强调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 
 
  这是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发生转变的一个大背景。近期以来,美日欧的货币政策同时出现收紧的迹象,尤其是美国即将加息的概率大增,也就是说,全球央行正在采取行动停止继续加码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拐点似乎正在形成。英国新首相特蕾莎警告称,量化宽松政策对储户和领养老金的人产生负面影响,而仅有利于富人。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也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表达了十分不满的态度,随着特朗普获胜的几率上升,美国市场正在发生收缩和动荡。 
 
  在这一全球趋势之下,当美国等央行收缩而如果中国不采取行动的话,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就会加大,近期人民币持续的贬值以及资本流出已经反映了这一问题。但是,货币政策改变的根本性因素是“抑制资产泡沫”。 
 
  文章认为,为了完成抑制资产泡沫这个任务,必然会采取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各地调控措施已经出台,针对二套房的按揭政策也大幅收紧。与此同时,针对开发商的融资购地也作出了种种限制。但是,这些传统的调控措施仅仅能控制住市场(或者说冻结市场),却难以改变市场预期,因为市场认为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会推动资产价格膨胀。 
 
  此外,中国自去年年底以来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仍需努力,但在扩大总需求方面比较积极,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这种局面。所以,我们看到,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等任务接下来还需发力。 
 
  文章指出,为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抑制资产泡沫,货币政策就有必要坚持稳健的状态。当然,中国依然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这个合理充裕,不应是会酿成资产泡沫的程度,而是针对实体经济而言不会收紧。从这个意义上讲,接下来主动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流动性本身可能会受到影响,即避免资金继续“脱实向虚”。 
 
  在一系列利好数据的支撑下,中国应该继续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置于工作的首要位置,鉴于目前的资产泡沫与越来越高的债务率,依靠信用扩张维持经济增长的做法已经没有空间。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要维持宏观经济稳定,从这个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本身会提高市场的出清风险,流动性本身会产生避险效应,希望流动性继续泛滥而支持投机的想法应该结束了。 

[时间:2016-11-10  来源:中评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