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数据分析的几个基本判断

数据分析图书出版

  从10年的图书出版发行统计数字分析看,似乎可以得到几个基本的判断:

  一、目前我国传统出版发行业供给侧改革任重而道远。虽然图书供给结构开始得到优化,特别是重印书比例在不断提高,但整体上还没有完成从数量规模型增长到优质高效型的转变。因此,继续推进出版单位选题结构优化,减少盲目重复出版,努力提高内容质量,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实体书店无论怎么转型升级,都要坚持以书为本。无论怎么多元化,都要坚持书+N。这是书店灵魂和文化价值所在。因为书店转型不是转行,要正确处理好“卖好书”和“书好卖”的辩证关系,坚持“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作为发行单位,特别是实体书店,要认识到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出版单位的事情,也是书店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我们的书店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把精神产品传送到读者手中的最后一站。站在销售商的角度,出版单位是供方;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书店同样也是供方。因此,把最后这一站工作做好对实现供给侧改革十分重要。

  三、从目前看,城市实体书店无论在网店布局还是品种供应上,都已基本可以满足图书及相关文化产品的供应。而广大农村以及乡镇社区仍然是图书发行的薄弱环节。在供给侧改革中,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这不仅是发行企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社会职责,也是扩大图书发行市场的重要领域。目前“农家书屋”大规模建设期已过,补充图书政府购买服务每年约有6亿元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图书市场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拓展。

  四、进一步规范图书发行市场秩序,完善图书市场价格管理机制,打击恶意打折、无序竞争行为,为实体书店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出版发行企业提高质量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图书发行折扣越来越低,动销率也越来越低,库存不断增加,出版发行质量效益不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要根据11个部委的文件精神,落实出台相关规定,实现图书发行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

  五、推动供给侧改革,书业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中国出版发行业要完成数字化转型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打造标准化的数据中心,形成全行业的大数据。二是破除信息壁垒,建立“开放获取”的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出版发行业供给侧改革,破解1000多亿图书库存问题,必须要以大数据和信息化为手段才能有效实现。行业目前尚未真正形成一个开放的、权威的、完整的、即时和准确的书目数据中心。特别是上下游数据不对接,省际间不连通,以及内容提供商要对接若干电信运营商多重技术标准,严重影响了发行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十多年来,围绕图书出版发行先后颁布了几十个行业标准,但是真正落实执行得好的并不多。

  六、推进供给侧改革,政府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支持和扶持。读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书店是出版业的细胞。实体书店的健康发展,是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增值税的免税政策,更是惠及全行业每一个实体书店。据不完全统计,这项优惠政策每年大约有近30亿元作为税式支出,对实体书店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目前,这一政策的期限是到2017年年底,这一政策的延续是全行业的愿望和期盼。中国发协将密切配合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对这一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评估论证,并主动向主管部门呼吁,延续增值税免税的优惠政策,为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夯实基础,增添后劲儿。

[时间:2016-12-16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