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全民阅读主要指标向上向好

阅读

  2023年4月22日,《2022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发布,本次报告是对于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连续进行的第十一次调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共同发布。调查历时6个月,在上海市16个区进行样本采集,共发放问卷3500份,获得有效样本量3150个,从受访者的人口信息情况来看,样本兼顾上海市各年龄段、各居住区域、各职业类型的居民,具备代表性和可信度。本次调查除了延续基础性内容外,新增了家庭阅读和书店使用体验两个专题调查,为多方位解读“书香上海”提供新的观察视角。

  报告发现,上海市全民阅读各主要指标向上向好。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6.83%,人均阅读超13本,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纸质阅读率,但纸质书支出为数字阅读的近2倍,仍然为市民所钟爱。71.84%的市民倾向于主动阅读,近八成市民在过去一年里使用过公共文化设施,书展、二手书交换、读书会是最受上海市民欢迎的公共阅读活动。上海市民家庭阅读率高达82.44%,家庭阅读和亲子阅读有助于良好的家风和教育。新型书店作为都市文化新空间受到市民青睐,书店的公共阅读属性和社交属性凸显。整体而言,上海书香社会氛围良好,市民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意愿强烈,全民阅读可以在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体内容如下:
 
  一、上海市全民阅读主要指标持续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01.2022年上海市民综合阅读率稳中有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2年,上海市民的综合阅读率(综合阅读,指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有声阅读以及视频阅读方式)达96.83%,与2021年(95.85%)相比稳定增长。就阅读数量来看,上海市民年平均阅读量为13.37本,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上海以“促进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满城’浓郁氛围”为目标,不断推进各项全民阅读活动、完善阅读设施体系等措施的成果正在不断落地。
 
  02. 数字阅读日渐主流化,纸质阅读依旧是市民仪式化阅读的第一选择
 
  上海数字阅读势头迅猛,在阅读率、阅读时长、付费金额上表现不俗,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的文化底色。2022年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率达93.56%,超过纸质阅读率(91.43%),与2021年相比提高1.66%;市民数字阅读日平均时长为49.37分钟,相比2021年(45.39分钟)有所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为数字阅读进行较高金额的付费,2022年市民数字阅读的年平均支出为182.07元,相较于2021年(176.35元)有所增长。即使数字阅读飞速发展,纸质书作为生活中阅读仪式感的表征,地位不可替代。2022年上海市民纸质书籍平均支出金额为345.08元,为数字阅读支出的近2倍,市民愿意为了纸质书付出更多的金钱,买本纸质书阅读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的生活日常。
 
  03. 阅读场所多元化,居家阅读是市民首选
 
  阅读行为在城市中随处可见,居家(87.02%)、图书馆(45.15%)、交通工具(地铁、公交、火车、飞机、私家车等)(44.52%)、书店(35.11%)是上海市民的主要阅读场所。受疫情影响,2022年,市民居家时间变长,居家阅读成为便利可得的阅读方式,其比例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图书馆、书店阅读的比例有所下降。此外,运动健身场所阅读成为上海市民阅读的新现象,有4.39%的上海市民有过此种阅读体验。
 
  二、上海市民具备良好的阅读理念
 
  04. 兴趣与实用双重驱动,市民倾向主动阅读
 
  上海市民的阅读动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满足个人习惯与兴趣爱好、获取必要信息知识、进行娱乐和消磨时间。上海市民更倾向于进行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性的主动阅读(71.84%)。调查显示,阅读主动性促进了阅读数量的提高,倾向于主动阅读的上海市民年阅读量更高,均值为14.76本;而被动阅读的则较低,为7.43本。
 
  05. 市民阅读计划意识已经形成,阅读习惯表现有所差异
 
  日常具备阅读习惯的上海市民中,93.51%形成了阅读计划意识。其中,36.36%的上海市民有且实行阅读计划,28.59%有但很少实行阅读计划,28.56%目前没有阅读计划,但今后会考虑制定。上海市民日常阅读习惯的表现有明显差异。四成(40.16%)市民在阅读时习惯浅读,近半数(49.70%)市民习惯精读,10.13%的市民习惯于泛读。
 
  06. 市民阅读数量自我评价较低,阅读效果仍有提升空间
 
  上海市民的阅读数量自我认知处于较低至一般水平。其中,四成上海市民(40.85%)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超三成(35.05%)认为阅读数量不足。市民普遍重视阅读,但仍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不达标。在阅读质量方面,市民的自我认知处于中等至较高水平。其中,认为自己阅读质量一般的占比44.56%,认为较高的占比38.36%,认为非常高的占比3.97%。但仍有13.11%的市民认为处于较低水平,阅读效果仍有提升空间。
 
  三、社交成为公共阅读的新属性
 
  07. 公共阅读设施市民满意度高,近半数市民每月至少使用一次
 
  大部分市民对公共图书馆、书店和书吧等公共文化阅读设施较为满意。其中,57.39%的市民比较满意,11.26%表示非常满意。绝大多数上海市民基本可以在公共阅读设施借到想看的书,其中,24.37%的市民可以借到小部分,57.86%可以借到大部分,11.78%的市民表示想看的书籍都能借到。近八成(77.57%)市民在过去一年里曾使用过公共文化设施,近半数(46.10%)的市民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公共阅读设施。
 
  08. 社交性公共阅读活动受欢迎,书籍纽带助力打造“人民城市”
 
  上海市民对于公共阅读活动有较高的热情,70.60%的上海市民在过去一年中至少参与过1次公共阅读活动。书籍展览活动(32.00%)是最受上海市民欢迎的阅读活动,27.56%的市民在2022年参与过旧书交换活动,27.02%参与过读书交流会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具有社交属性的公共阅读活动赋予市民浓厚城市归属感,让阅读主体之间相连接,让人与城市相连接。
 
  四、家庭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
 
  09. 家庭阅读周时长超过2小时;母亲更多参与亲子阅读
 
  上海市民家庭阅读率为82.44%。市民家庭阅读周时长为143.06分钟。家庭阅读的主要陪伴者有所不同,以配偶(38.04%)和子女(35.85%)居多。具体来看,对于男性而言,陪伴者首先是配偶(43.85%),其次是子女(34.69%);对于女性而言,则首先是子女(37.01%),其次是配偶(32.23%)。与家人共读时,大家更多选择的是读文学作品(62.19%),人文历史(53.52%)以及自然科学类作品(45.21%)。在18岁及以下群体受访者中,51.31%表示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读书,其次是母亲(31.09%)、父亲(15.73%)。
 
  10. 家庭阅读向上反哺仍处在较低水平,阅读模式集中于同辈和向下陪伴
 
  在所有有家庭阅读习惯的青年、中年受访者中,仅有8.31%选择了向上反哺型阅读作为最主要的家庭阅读模式,即选择了父母、祖父母为家庭阅读的最主要陪伴者;41.96%的青年、中年受访者认为自己家庭阅读最主要的陪伴者为子女;49.74%的青年、中年受访者选择同辈阅读,即选择和兄弟姐妹或者配偶为首要的家庭阅读陪伴对象。
 
  五、实体书店成为城市公共文化和社交新空间
 
  11. 市民去书店的目的多元化
 
  市民前往书店的主要目的依次为购买图书(50.26%)、在书店进行个人阅读(50.11%)、放松并体验慢生活(49.43%)。选择自习或学习的为27.19%,参加阅读相关活动的为10.33%。调查显示,市民对实体书店的功能需求趋于多元,除了买书、浏览和学习外,实体书店的空间舒适感和文创、咖啡等服务也是吸引市民去书店的要素。市民期待的实体书店附加功能前三位为:个人休闲阅读好去处(70.50%)、提供亲子阅读区(52.19%)、城市社交新空间(45.12%)。实体书店的延伸功能是一种基于文化底质的社会交往,并成为市民社交的新场景。
 
  12. 青年群体更加青睐多业态模式的实体书店
 
  过去一年里,超半数(55.62%)的市民都有一家自己常去的书店,近四分之一(24.63%)的市民每月至少前往该家书店1次,市民逐渐拥有自己心有所属的那家书店,并且频繁到访,形成独特的文化空间依赖。青年群体更青睐业态丰富的实体书店,73.99%的受访青年人在过去一年去过这类书店,相对而言,仅去过单一业态书店的受访年轻人只占16.41%。
 
  13. 市民依然关注实体书店的阅读属性
 
  对市民关于书店各项元素重要性的认知调查显示,市民认为书店最重要的是选书品味,分值为1.28;其次是书店氛围,分值为1.18;然后是书店理念,分值为0.84。这也说明了实体书店极大地满足了市民对书店购书以外其他文化功能的需求,但图书和阅读仍然是市民心中书店最核心的元素。

[时间:2023-04-24  来源:出版商务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