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电子
9月14日,由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华中科技大学科协、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办的“2025年湖北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论坛以“融入创新 助力发展”为主题,聚焦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会上,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生生物安全(英文)》主编桂建芳作主旨报告,数位业内资深专家作专题报告,围绕全球学术出版趋势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子”)副总裁刘长明受邀出席,并作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出版创新 赋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出版领域的融合实践与创新路径,分享了方正电子在科技期刊智能化、集群化与开放科学等方面的探索与进展。
近年来,全球学术出版业正经历AI驱动的范式变革。AI技术从辅助工具逐步深入核心业务流程,重塑学术出版价值链。刘长明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爱思唯尔、约翰威利等国际出版集团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推出很多AI工具赋能科技期刊出版和传播全流程的案例,阐述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前瞻性、战略性技术,正加速出版创新,已成为推动学术出版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同时剖析了AI应用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学术诚信危机以及数据安全隐患,并介绍了方正电子在学术出版AI化进程中的创新举措。
依托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方正电子打造了一体化出版服务平台,涵盖科研选题策划、稿件采集、同行评议、协同编校及多渠道传播。平台以集群化、智能化、国际化、安全稳定为核心设计原则,已在推动集群化发展、期刊国际化传播、AI技术行业落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A I赋能学术出版
匠心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在学术内容传播和多渠道分发方面,AI技术表现出天然优势。方正电子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Light学术出版中心等学术出版单位合作研发并落地了期刊智能体,期刊智能体可以为期刊提供内容发现、内容摘要、文章伴读、文章脑图、语音播报、短视频摘要等服务。刘长明特别强调了期刊智能体可以实现学术内容的多语种翻译、国际搜索引擎收录、多语种传播,助力中国期刊走向国际。
在审稿环节,AI技术实现智能匹配审稿人、辅助整理审稿意见,提升同行评议效率与质量。在编辑加工方面,AI支持自动格式检查、语言润色、参考文献校对、抄袭检测等功能,减轻了编辑负担。此外,方正电子近期重点投入的AI辅助审稿服务已经进入验证阶段,此项服务的推出将会大大提升编辑审稿效率。
在防范AI滥用方面,方正电子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合作推出AIGC检测工具,有效识别AI生成内容,维护学术诚信。
推动开放科学
加强科研诚信
方正电子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开放科学的号召,参与编制《科技期刊开放获取指南》(拟2026年公布),推动科学数据共享与成果转化。通过建设预印本平台、接入ScienceDB、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等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与全球传播,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的透明性与可重复性。
推动集群(团)化发展
集约化出版
方正电子已与多家卓越期刊集群达成战略合作,包括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等权威出版机构或学协会。与中华医学会合作的MedPress一体化出版平台等,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运营,显著降低期刊运营成本,提升内容共享、传播效率。
以方正电子承建的楚天科技期刊论文在线开放平台为例,该平台已入驻期刊121种,文献总量达77万篇,覆盖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伴读、多语言翻译、语音播报、视频摘要等功能,构建了全新的学术交流与知识服务体验。
AI推动学术出版转型出版
人机协同共创新价值
刘长明在报告中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学术出版从“内容生产-传播”向“数据-算法-服务”转型。未来,方正电子将继续深化AI技术在出版全流程中的应用,探索人机协同的出版范式,推动科技期刊向智能化、个性化和开放化方向发展。
“AI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与伦理判断,但可以成为我们最强大的合作伙伴。”刘长明表示,“方正电子将持续以技术赋能出版,助力中国科技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来自省内130余家单位200余人现场参加,1700余人观看了线上直播。
[时间:2025-09-16 来源:方正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