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印刷市场:价格大战 谁是赢家

  近几年,国内书刊印刷市场存在一种大家心知肚明的怪现象,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书刊印刷工价不仅没有随之上涨,反而下降,这种有悖于价值规律的怪现象,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应不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书刊印刷工价开展了一次调研,成立了由出版社、有代表性的书刊印刷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组成的专业调研小组,分别赴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的主要城市进行书刊印刷工价调研活动,所接触的出版社、书刊印刷企业,众口一词,对目前的工价竞争表现出相当的无奈并热切地盼望有个规范有序的印刷市场。

  印刷工价涉及到出版社和印刷厂双方的利益,是一个热门话题,各地的书刊印刷工价标准大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修订出台的,也有2002 年或2003 年修订出台的。现在已经“ 时过境迁”,不能适应目前的市场。出版部门与印刷企业之间常常为工价而扯皮。印制人员认为印刷厂滥价厉害,计算复杂,价格非常弹性,特别是实行编辑负责制后,编辑也参与打价,搞得印制人员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印刷企业则大倒苦水,迫于生计,被逼加入这场无序的竞争。现在大都按原定工价标准的80% ~95% 与出版部门结算印刷费,印刷企业不仅要消化物价上涨因素造成的高生产成本,而且还要消化下浮的工价差额,企业只有微利,甚至亏本。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市场运作不规范之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书刊印刷企业过剩所造成的。像我省的书刊印刷企业大多只承担春秋两季教材印制任务,没有其它的印制业务,僧多粥少,为了抢到一笔生意,甚至不惜血本,因此,造成了恶性竞争。

  价格是商品交易的重要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厂家和商家都会扛起价格这个武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竞价风潮。印刷这个特种商品市场,也毫不例外地卷入了这场价格战争。本来竞争是市场运作的必然表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但物极必反,过分打价格战争,就会伤害经济建设本身,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市场经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讨价还价就是人们从市场上学来的本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厂家或商家讨价还价无可厚非。如果违反价值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书刊印刷企业参与价格战也是迫于无奈,尤其是一些小型书刊印刷企业,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无法与大型书刊印刷企业相抗衡,要生存就只有拼价格。大型书刊印刷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也只好奉陪,你降5% ,我降10% ,一场恶性竞争就这样打响。一位多年在新华印刷厂从事书刊业务管理工作的厂长说:“ 我们与出版社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因印刷工价竞争,我们不得不作出让步,否则就会影响与出版社的关系。工价被压到极限,导致企业只够糊口,无力投入技改,扩大再生产,长此下去,必然影响印刷业的整体发展。”这位厂长的话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不仅说出了书刊印刷企业的艰难处境,也说出了价格战给印刷业发展带来的忧患。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经验值得借鉴,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我们就叫它成本核价法,在打价的过程中,将几种价格进行对比分析,逐一将各种成本按现价进行核实,分析高的价格为什么高,低的价格为什么低,它们的成本区别在哪里。从纸张、原材料逐一排查核实,甚至连用什么设备制版印刷,采用什么工艺技术,管理模式等,能不能确保印制质量都要对比分析。这样就确保了价格竞争的公正性,对规范印刷市场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出版印刷的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多为企业着想,尽快修订出台适应市场要求的新的书刊印刷工价标准,成立工价仲裁部门,以协调出版印刷的健康发展,达到出版与印刷双赢的目的。

  问题已经很明显,恶性竞争只会两败俱伤,靠打价格战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对待和处理这种不正常的价格战,寻求一种长期的行之有效的双赢方案,这才是最重要的。

[时间:2006-11-03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省印刷协会]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