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内容管理系统:从理论到现实


(Getting from Concept to Reality)

  好的理论总是容易被接受,因为它们往往采自现实需要,但将这种理论运用到实现工作中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一个CMS系统(Content Managenent System,内容管理系统)正是如此),易懂不易做。

  几年以前,印刷出版物几乎还是出版的唯一形式,在进入印后加工过程后,电子排版文件也就没什么用了。但现在这种情形不同了,因为出版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发展,先是CD-ROM电子出版物的出现,然后是在线网上出版,同时出版商更多的综合这几种形式,同时出好几种版本。

  在这种新的出版模式下,电子文件的地位就凸现了,但是针对某一种出版形式(如CD-ROM)的电子数据往往不适用于另一种出版形式(如在线出版)的需求,因此必须经过各种转化。这些转化及其附加工作不仅大大增加了劳动量,而且成本很高,这时如果使用CMS内容管理系统就方便多了,CMS支持内容的存储、改编、编辑、更新及控制,其后这些内容还可以以不同形式输出,这样一来自然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和成本。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下CMS的用处、组成、优点及其它事宜。

一、何处适合使用CMS
  CMS系统很有用,但没有必要滥用它,如仅仅出CD-ROM的电子出版社就没有必要组织引进CMS。下面归纳了几种情况,如果在你的出版过程包括了这些情况或其中的大多数,可以考虑使用CMS。

(1)“数据库”式出版物
  也就是出版物中的信息可以按某一逻辑方式组织起来,每一部分信息能够独立存在又有用于其它部分。如百科全书,数据统计参考书和科技参考书,期刊则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是否使用CMS。

(2)多卷、册出版物
  多卷、册出版物和一些页数超过1000页的单卷出版物可以考虑使用CMS

(3)多版本出版物
  一种出版物只出版一次并不需要CMS。反之,就应该考虑了,原因有二。首先, 一种出版物反复再版,说明其生命力强,能够收CMS最初的投入成本。其二,出再版书时,并不需要完全改动,事实需要更新的往往只是原版中的3%到15%,大部分内容只要转过来就行了。

(4)多作者、多编辑合作的作品
  虽然俗话说人多手杂,但很多作品没有多人的合作就无法完成,如一些百科全书,词典等。那么在这些作品的创作、编辑出版过程中重要的一点就管理协调好各合作者的工作,而CMS系统可以自动完成这一点。

(5)满足多种出版选择
  出版商选择怎样的出版形式决定于市场的需要,而这种市场总是不断变化的,昨天人们还满足于印刷出版物,今天已经要求CD-ROM,而明天的互联网又成了人们的新时尚。出版商往往难以确定自己最终的出版形式,又耽心其后无谓的格式转化;这里CMS可以帮助出版商,因为它支持任何一种形式的输出。

二、CMS系统的组成部分
  CMS顾名思议就是一个管理内容的系统,它的原理简言之,就是几个相互独立的功能块按照某一通用框架在一起共同运作。一个CMS系统具体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一)数据库
  数据库是为了方便进入、更新和再分配而建立的内容结构,因此信息的特殊结构将取决于用户的进入方式,但通常这种结构都会降低到最低的逻辑间隔标准。CMS的数据库既少是不同大小规格的商业数据库,也可以是普通的用户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可以是SGML格式,乃至ASCII文本。数据库可以从本地网、局域网或互联网中进入,建立数据库时必须考虑到进入时的安全性。

(二)用户接口
  因为一个典型的CMS是几种产品的综合,所以它会用到几个不同但是相似的接口,特别是网络浏览器和文字处理器的接口。这些接口通常用来连接用户接口,以满足出版过程的特殊需要。

(三)编辑工具
  文字处理器和SGML编辑器是大多数CMS方案中的关键成员。理想的编辑工具使作者可以在自己习惯的软件环境下工作,同时只需遵循几条基本规则。为了编辑起见,这种软件环境最好是使用SGML的,当然当作者过于关注复杂的SGML码时,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工作主题——内容编写,那可不是件好现象。

(四)工作流程图(workflow scheme)
  有了CMS系统,出版商能时刻了解出版物各部分内容的使用情况,这是因为工作流程图会跟踪每一个数据,记下它的使用记录和版本记录。出版商知道其内容各个时期的各种状态,何时被访问,何时进行了编辑加工,何时送交作者改写等等。另外,版本历史记录还说明了CMS中的内容曾以保种形式出版社。工作流程图提供的用户报告还能提供各种形式的状态信息。CMS的这一成员使出版商能够控制(至少是追踪)所有内容及其工作流程。

(五)输出应用程序
  输出应用程序是一些过滤器,它们从数据库是提取信息并格式化成各种媒体的需的形式。比如说,一个过滤器可以产生CD-ROM版的内容格式,同时它还可以满足印刷需要,将内容转换成照排机所需格式。可见在CMS中,建立一个数据库,使内容信息处于一个:媒体中立,状态还不够,还需要将这种状态下的信息转换成各种媒体所需形式的应用程序。

三、CMS系统的优点和收益
  很多人会说,引进CMS系统投入太大,的确,在工作初期必须有相当大一笔投入,但如果出版商计划以多种形式出版同一内容,引入CMS会降低总成本。这里将归纳一下CMS的优点及因此带来的收益:

(一)降低了更新成本
  在引入了CMS后,出版一个新的CD-ROM电子版会比不使用CMS时成本低;更新站点内容时工作要简单,成本要柢;出版新的印刷版时,重新排版工作要少,成本要低。总之,CMS可以降低出版商的更新成本,当然一个CMS系统的成本依据内容的规模会相差很大,但大体来说,在同时以印刷、CD-ROM、互联网三种形式出版同一内容时,使用CMS可以使总成本降低50%。

(二)内容信息总是以有效的形式保存
  很多人都有体会,技术的更新总是不停地淘汰信息的储存格式,于是不得不对信息进行格式更新。使用了CMS以后, 就不会再有这种麻烦了,因为信息是以一种永远有效的形式存储的,即ASCII形式的。

(三)追踪工作流程机制是开发和生产的好帮手
  追踪工作流程这一机制让编辑和作者时刻了解信息的存储状态,它无论是对作者、编辑还是对市场开发人员,高级管理人员都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

(四)CMS系统将生产成本转变成对内容的投资
  一个CMS系统无法避免生产成本的消耗,但它可以减少这种投入,它将生产成本投资于内容管理上,实现内容形式上最大的灵活化,从而可以灵活地适用于各种出版形式。那么可以这么说, 这时最有价值的不是所销售的产品,而且CMS中的内容本身。

四、CMS系统实施的障碍
  尽管从理论上很多出版商都会赞成CMS方案,但真要实施起来似乎就障重重了。总的来说,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受出版商的投资回报观的束缚。出版商总是习惯自己怕投资短期内容就可以收到很好的回报,而CMS则是一个长期投资项目,在前期出版商必须有相当大的投入,其回报也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是要在以后的出版循环中不断取得收益,越往后越见好,(从CMS系统的ROI模型就可以看出CMS投资与传统的出版投资有很大区别。)可惜很少有出版商愿意去考虑这些长远的问题,往往所有的决策都取决于短期内的投资和收益比率,这是阻碍CMS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出版商在观念上没有将春它出版供应商当作自己的合作伙伴,这就难免对CMS开发商有一定排斥。出版商老是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其它供应商提供的无非就是排版、印刷之类的服务,都只是出版社的从附性工作。可是当前的出版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不同出版形式的出现,出版的环节越来越复杂,一些相关服务也就越发重要了。因为对待CMS供应商这样的软件开发商,和对待作者是一样的,应该是友好的,合作的态度,而不是一种排斥态度。

五、从理论到现实
  前面,本文已经描述了CMS的内容、特点,归纳适用CMS的几种情况,同时也指出了CMS系统目前难以发展的几个原因,那么要将CMS真正从理论变成现实,将需要一个过程,这里提出一点建议。

  首先,考虑投资CMS后是否对自己的内容管理有很大帮助,是否会有收益。然后,分析如果不使用CMS,出版成本是我少,估计某一作品的生命周期及这个过程的成本,比较使用CMS前后的总成本。如果使用CMS后总成本明显少于不用之前,考虑使用CMS。第三步,对引入CMS的投入,回报及回报周期作出详细计划。第四步,寻找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来提供CMS所需的技术支持。第五,分析开发,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其它不确定因素,打有准备之仗。最后,既然已经决定引入CMS,并作好了全面准备,就可以放手大干了。

  总的来说,对CMS的用途人们很容易认识到,但普及CMS的困难还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短期投资的影响,而出版是一个长远的大工程,尤其是受着各种新技术的挑战,需要出现一批有远见,勇于创新的新生代,为出版界注入新的活力,那时像CMS这样的技术就不会再是纸上谈兵了。

[时间:2001-03-27  作者:必胜网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