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印刷技术 胶印印版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9-28发布,2000-01-01实施

CY/T 30-1999

eqv ISO 12218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2218《印刷技术——过程控制——胶印印版制作》。这是一个涉及胶印晒版质量控制的操作性很强的标准。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统一晒版工序的基本条件、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这个标准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制定。附录A是本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朴 李家祥 岳德茂 廉洁。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组织(ISO成员国)组成的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来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立的标准项目感兴趣,均有极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由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国际标准ISO 12218是由印刷技术委员会(TC 130)制定的。

  附录A是本国际标准的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

引言



  生产胶印版材时,要在支持体(铝基)上涂一定厚度的感光膜,如果版材的感光膜是在版材生产厂预先涂布的,就叫做预涂感光版,简称PS版。胶印版材上的感光涂层可以是阳图型(用于阳图网目调胶片),也可以是阴图型(用于阴图网目调胶片)。有些阳图型胶印版材能同时用于阴图,叫做阴阳转换型版材。

  制作胶印印版时,通过接触曝光的方法,将网目调胶片上的图文信息传递到胶印版材上。其它胶印制版方法,如利用反射或透射原稿投射到版材上曝光或直接书写等制版方法,不包括在本标准之内,但可使用本标准的基本原理。

  曝光前,一般用真空晒版机使网目调胶片的乳剂面与版材感光涂层紧密接触,所用照射光由漫射光和直射光组成。漫射光的好处是不易将阳图胶片的边缘、划痕和灰尘颗粒晒到印版上,但要注意,在胶片和印版接触不良的部位,漫射光会使图文转移木良。

  曝光时,版材的光学扩散作用和漫射光会减小阳图型版材上最细微层次的宽度,使版材上的图像元素(如网点)比网目调胶片上的图像元素小;而对于阴图型版材,同样的物理现象则会使印版上的网点大于网目调胶片上的网点。

  曝光后、显影前,印版涂布层曝光部位和未曝光部位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印版曝光后的显影是清洗印版上非印刷部位的感光层,即阳图版的曝光部位和阴图版的末曝光部位。

  印版的制作质量受以下参数影响: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紫外光、灰尘;

  ——光源照度和均匀度,特别是真空条件;

  ——显影液的化学成分、温度和浓度;

  ——显影机毛刷和辊子的状态;

  ——显影速度(显影的时间);

  ——后处理条件。

  显影后,印版上印刷部位和非印刷部位的颜色对比要比显影前更加明显。

  曝光、显影后,修版、涂胶前,可进行烤版或后曝光处理。版材经曝光显影后就成为待用印版。修版时,可删除或增加图像元素。涂胶时,将一层胶状液体薄薄地涂在印版的图像面上,目的是保护印版表面,防止在印刷过程中上脏。烤版或后曝光处理是利用加热增强感光涂层抵御化学腐蚀和机械磨损的能力,提高耐印力。

  确定阳图型版材的最佳曝光有三个重要条件:

  a)曝光必须有足够的照度,使得胶片的边缘及其胜迹不被转移到印版上,保持版面的干净;

  b)曝光要适量,以保证图像高光部位的小网点不损失;

  c)由于曝光也决定阶调值,是工艺控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无论什么类型的胶印版材和什么样的处理条件,都要对曝光进行控制,使胶片到印版的队调值减少量保持稳定。

  实践中发现,在网线数为70cm-1或更少时,一次曝光可满足条件a)和b),其曝光量明显比可能产生最佳分辨力(但也容易产生脏迹)的曝光量大。此外,条件c)可以通过观察挑选出的某一合适的细线读数来达到。

  那些图像元素小于25μm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细小网点,用一次曝光不能达到条件a)和b)的要求。这时,就需要采用二次曝光,即第一次曝光达到或接近最佳分辨力,再用防曝光过度蒙版进行第二次曝光,这种附加的曝光可清除版面上的胜迹。

  可用细线图标确定阳图型印版的曝光范围,这个曝光范围确保从胶片到印版的阶调值减小量是可以重复的。在一定范围内,印版上网点阶调值的减少量是细线读数的线性函数,该函数取决于印版分辨力。任何胶印印版,在给定曝光、显影条件下,都可作出细线读数与曝光量对数的关系曲线,也就是阶调与曝光的关系特性。由曲线的斜率可测算出曝光量的变化对应的阶调值的变化。因此,斜率越大,曝光宽容度越小。

  用于控制印版制作过程的细线图标是由一组线宽见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几何图标组成的,用它来测试印版的分辨力。图标中细线的占空比并不是1∶1,通常是1∶9、3∶5或1∶4。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曝光量作用下,细线读数受线宽占空比的影响不大。必须认识到,细线图标的读数依赖于细线间的灰雾深浅程度,它不能明显高于测控条上任一部位的密度。考虑到这个问题,也可用另一种细线宽度是连续变化的单一图标,它在晒版完成的同时就能看到印版制作的效果。由于在印版制作和显影时有方向效应,因此,最好是取相互垂直的细线读数的平均值,或者采用圆形细线图标。这里要注意,细线读数是指胶片上细线标的宽度。

  决定阴图型版材的曝光量有三个因素:

  1)曝光量应足够强,以达到足够的耐印力;

  2)曝光量又不可过大,要防止从网目调胶片转移到印版的阶调值过分增加,或者暗调的细小部分损失;

  3)从网目调胶片转移到印版上的阶调值增加量必须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通常依据版材商推荐的数据确定阴图型版材的曝光量,以连续调梯尺读出的梯级数来表示。最佳曝光量一旦确定,细线图标就能帮助监测以后的曝光效果是否一致。但必须注意,细线图标不能用来作为确定曝光量的主要依据。

  有些用户在使用需要进行高强度显影处理的高耐印力涂层版材和自动显影机时,为获得所期望的阶调复制,他们所用的曝光量比生产厂家推荐的曝光量要低些。

  有的印版可能要利用后曝光或烤版的方法提高耐印力。在这种情况下,版材制造商会为提高耐印力推荐一个可接受的较低的曝光量以及后曝光或烤版范围。这样可使阶调值的增加量低于其它方法。

  连续调梯尺不仅可以用来决定阴图型版材的曝光量,还可以用于评价显影过程。印版层次是一个有用的参数,它描述的是在给定的印版制作条件下印版涂层对曝光量的反应。印版层次的变化表明显影条件或印版涂层已经有所变化。

  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

  附录B~附录E为提示的附录。

印刷技术 胶印印版制作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胶印印版制作过程控制的术语、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PS版;适用于接触曝光的真空晒版机、连晒机和自动显影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光学投影和直接书写制版,虽然其原理可应用于类似技术;

  本标准不适用于调频网屏,虽然其阶调值的一些特性可用于类似技术。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1500-1989 摄影透射密度测量的几何条件

  GB/T 11501-1989 摄影密度测量的光谱条件

  GB/T 179341-1999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1部分:参数与测量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的有关术语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本标准在给出术语定义的同时,也给出计量单位,定义中无量纲的单位为回。

  3.1 PS版 presensitized offset plate

  预先在版基表面涂布感光涂层的胶印版材。

  3.2 曝光 exposure

  利用光能照射,并持续使感光涂层产生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单位:J/m2。

  3.3 曝光工序 exposure step

  对胶印版材进行曝光以产生光化学反应的步骤。

  3.4 曝光宽容度 exPosure latitude

  产生可接受结果的曝光量范围的最大最小量之比。单位:1。

  3.5 测控条 control strip

  一维排列的控制块集合。

  3.6 反射密度 reflactance density

  以10为底反射系数R倒数的对数〔log10(1/R)〕。单位:1。

  3.7 反射系数(R) reflectance factor(R)

  从印样上测出的反射光通量与在同样位置上从理想漫反射体上测出的反射光通量之比。单位:1。

  3.8 胶片的正负性 film polarty

  空白部位与实地部位分别对应印刷品的非印刷部位与印刷部位的胶片,称为阳图型胶片(正片);空白部位与实地部位分别对应印刷品的印刷部位和非印刷部位的胶片,称为阴图胶片(负片)。


  3.9 胶印版材 offset plate

  表面经过涂布处理,能用来制作胶印印版的平面单张版材。

  3. 10 胶印印版 offeet printing forme

  其印刷部位亲墨、非印刷部位亲水的胶印印版。

  注:胶印版材要经过曝光、显影和后处理等过程后才成为胶印印版。

  3.11 接触不良现象 out-of-contact phenomenon

  由于相互接触的胶片和版材之间有杂质或气泡,使得网目调胶片上的图像元素向印版上转移不实的现象。

  3.12 接触曝光 contact exposure step

  胶印版材与网目调胶片紧密接触进行曝光的过程。

  注:通常采用真空方法达到紧密接触。

  3.13 烤版 baking

  一种提高印版涂层耐印力的热处理方法,它可以提高印版抵御化学腐蚀和机械磨损的能力。

  3.14 控制块 control patch

  为测量和控制而制作的参照块。

  3.15 连晒机step and repeat machine

  能在印版上进行连续重复接触曝光的设备。

  3.16 连续调梯尺 continuous tone step wedge

  密度值由小到大线性排列的连续调控制块。

  3.17 晒版机 vacuum frame; contact frame; exposure frame

  能够完成接触曝光的真空晒版设备。

  3.18 透射系数(T) transmittance factor

  透过被样品遮盖的测量光孔的光通量与透过没有样品遮盖时的测量光孔的光通量之比。单位:1。

  3.19 透射密度 transmittance(optical) density; transmission density

  以10为底透射系数T倒数的对数〔log10(1/T)〕。单位:1。

  3.20 网点边线宽度 fringe width

  对应所涉及印刷方式规定的最小网点中心密度10%和90%密度等值线之间的平均距离。单位:μ m。

  3.21 网目调胶片 half-tone film

  用于网目调印刷工艺的带有网点或线条图像元素的胶片。

  3.22 网线宽度 screen width

   网线数的倒数。单位:cm。

  3.2.3 网线数(网线频率) screen ruling (screenfrequenc)

  网点或线条等图像元素,在产生最高值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个数。单位: cm-1。

  3.2.4 细线读数 microline reading

  在给定条件下,网目调胶片上阳图或阴图细线的最小宽度。它们转移到印版上至少有50%的细线长度是清晰可见的。当它们呈现在印版上时,阳图细线为亮底黑线,阴图细线为黑底亮线。单位:μm。

  3.2.5 细线图标 microline target

   有符合密度要求的阳图或阻图细线、线的宽度是经精心设计所组成的控制块。

  3.2.6 阳图型网目调胶片阶调值(网点面积) tone value (do area)

  计算公式为:

  A(%)=100×[l-10-(Dt-D0)]/[1-10-(Ds-D0)]

  式中:D0——透明网目调胶片的透射密度;

  Ds——实地部位的透射密度;

  Dt——网点的透射密度。

  单位:%。

  3.27 阳图型胶印版材 positive-acting(offset printing) plate

  用于阳图分色片的胶印版材。

  3.28 阴图型网目调胶片阶调值(网点面积) tone value(dot area)

  计算公式为:
A(%)=100-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透明网目调胶片的透射密度;

  Ds——实地部位的透射密度;

  Dt——网点的透射密度。

  单位:%。

  3.29 阴图型胶印版材 negative-acting (offset printing)plate

  用于阴图分色片的胶印版材。

  3.30 印版分辨力 platemaking resolution

  在一次曝光过程中,阳图和阴图细线图标能达到的最小细线读数。单位:μm。

  3.31 印版制作 platemaking,Prevaration of the offset Printing forme

  将胶印版材制成印版的过程。

  3.32 印版制作层次 platemaking gradation

  曝光量与胶印印版残留膜厚度的关系的量度。单位:1。

  3.33 印刷品上或印版上的阶调值(网点面积) tone value(dot area)

  单色油墨在网目调印刷品上的覆盖表面积的百分比(如果承印物上的光散射或其它光学现象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计算公式为:

  A(%)=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印刷承印物非印刷部位或印版上非印刷部位的反射密度;

  Ds——实地部位的反射密度;

  Dt——实测网点部位的反射密度。

  单位:%。

  注:

  1 阶调值与绝对网点面积含义等同;

  2 同义词“网点面积”只适用于网目调工艺;

  3 本定义可用于提供某些印版阶调值的近似值;

  开通常假设这些阶调值与图文处理产生的分色片上数据相同,最后的分色片必须再现这些阶调值。

  3.3.4 中心密度 core density

  单个不透明图像元素(如:网点或线条)中央的透射密度。单位:1。

  4 技术条件

  4.1 网目调胶片质量

  除非另有规定,网目调胶片网点中心密度应至少大于空白胶片的透射密度(片基加发雾)2.5。空白网点中心部位的透射密度不能大于大块空白部位密度0.1。空白胶片的透射密度最好不高于0.15。应使用透射密度计测量,其光谱范围应符合GB/T 11501规定的ISO-1型印刷密度仪要求。

  网点边缘宽度不能大于网线宽度的1/40,网点木能有明显的开裂,网目调胶片的质量根据附录A1的要求来评价。

  注:

  1 空白胶片密度的技术要求是基于下列情况考虑的:

  ——所有用于印版曝光胶片的空白部位密度不应超过0.1。

  ——0.05表示ISO-1型印刷密度仪一般达到的最低值。为减少使用超出范围的胶片的影响,网目调胶片提供者与收货人之间应有必要的协议。拷贝或复印也会使网目调胶片上透明部位的密度与协议不一致。

  2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大面积实地的密度值大于透明胶片密度3.5,那么,网点中心密度值通常可高于透明胶片密度2.5以上。

  3 如果使用蓝滤色片进行透射密度测量,对于特殊型号的胶片和显影条件,必须确定由蓝滤色片测得的密度值与用ISO-1型印刷密度仅测得的密度值之间的关系。

  4.2 控制块

  在印版制作过程中,应在印版上至少放置一种测控条以便进行监控。测控条上应有符合规定的标出阶调值精确到±1%的网点控制块。晒版控制块上的网点形状应是圆形,网线数应在50cm-1到70cm-1之间,并且恒定不变,网点中心密度应高于透明胶片密度3.0以上,圆网点边缘宽度应不大于2μm,用本标准附录A中A2所列的仪器进行测试。

  对于阳图型版材,细线图标是曝光控制的主要工具,它应与网目调胶片一起曝光,连续调梯尺最好也同时曝光。对于阴图型版材,连续调梯尺是曝光控制的主要工具,它应与网目调胶片一起曝光,细线图标最好也同时曝光。细线与空白之间的占空比可选择从1∶9到1∶2,但在同一图标上应保持一致。连续调梯尺的密度级差应保持0.15或更小。

  4.3 曝光选择

  4.3.1 阳图型版材

  对印版制作进行控制,通常是用网点控制块来控制的,使本着墨的印版上的40%或50%的阶调值小于测控条胶片上相应控制块的阶调值,见表1。应按5.1和5.2给出的方法对印版和测控条胶片的阶调值分别进行测定。如果有其它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与基本测量方法的测试结果相同,则可做为辅助方法替代5.1给出的基本方法。

   注:辅助方法见附录B和附录C。

  4.3.2 阴图型版材

  根据版材制造商的建议选择曝光量,实际使用的曝光量不应低于一个0.15密度组,如果厂商建议值的范围允许显影后进行烤版或附加曝光处理,那么实际的曝光量应不低于规定范围的下限。

  注:在这种情况下,从网目调胶片到印版上的网点阶调值增加量通常符合表2规定的范围,在引言最后一段提到的条件下,阶调值的增加量是很小的。

  
表1 从阳图网目调胶片到胶印印版的阶调值减少量





网线数1)(cm-1) 阶调值减少量
40%控制块(%) 50%控制块(%)
50 2.5~3.5\ 3.0~4.0
60 3.0~4.0 3.5~5.0
70 3.5~4.5 4.5~6.0
1):在该范围内阶调值减少量与网线数是成正比例的


表2 从阴图网目调胶片到胶印印版的阶调值增加量





网线数1)(cm-1) 阶调值减少量
40%控制块(%) 50%控制块(%)
50 2.5~3.5 3.0~4.0
60 3.0~4.0 3.5~5.0
70 3.5~4.5 4.5~6.0
1):在该范围内阶调值减少量与网线数是成正比例的


  4.4 复制范围

  测控条上独立的、不透明的、直径大于25μm的网点都应以不变的形状转移到胶印印版上。同样,测控条上直径大于25μm的阴图网点(透明的圆形点)也应均匀、稳定地转移到胶印印版上。

  5 测试方法

  5.1 胶印印版上的阶调值的基本测试方法

  用标准的测试仪器(精度为微米级)测定网点面积或直径,它们可以是:

  ——电子探头显微分析仪,

  ——电子扫描显微镜,

  ——图像分析显微照相机。

  测定胶印印版上单个圆形网点所占的面积,求出单个网点的平均面积与网线宽度平方值的比,即为该网点阶调值。可根据需要计算出多个网点的平均值,并使其精度误差在±5%以内。

  5.2 测控条上网点控制块阶调值的测试

  使用符合GB/T 11500要求的透射密度计,测出胶片片基灰雾密度D0、实地密度Ds和网点部位透射密度Dt,利用有关计算公式计算出阶调值。阳图网目片和阴图网目片分别按3.26和3.28定义的公式计算。

  为了确保足够的精度,仪器采样光孔的直径最好不要小于网线宽度的15倍,但一定木能小于网线宽度的10倍。这个要求也适于用非圆形采样光孔进行的密度测量。

附录A


(标准的附录)网目调胶片上网点质量参数的测定


  A1 本方法仅适用于那些空白部位的ISO T状态(蓝色)透射密度等于或小于0.06的网目调胶片。其它胶片则应使用A2描述的方法或者其它被证明与A2等效的方法来测定。

  在看版台上放一个带有细线图标的测控条,药膜面向上;测控条上放置被评测的网目调胶片,药膜面向下,用一个60~100倍的手控放大镜来观察网目调胶片上独立的不透明网点。如果网点下面的细线清晰可见,则网点中心密度太低。应通过与细线宽度进行比较的方法来估算内点边线宽度。评估网点边缘宽度时,最好用从下面斜射的光来照射网目调胶片,即通常所说的黑场照射条件。

  注:凭经验可以近似地确定网点的最大边缘宽度。

  A2 应使用扫描显微密度计进行测量。这是一种透射显微镜,其测量孔在照明架上,或在物面中心形成光圈效果的图像平面上。进行测试时,光孔最小直径应在3μm以下。被测网目调胶片应沿着测量平面的x和y方向移动。用光学传感器来测量透过底片的光强,将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处理后得到透射密度。对于那些透明胶片的ISOT状态(蓝色)透射密度大于0.06的网目调胶片,光学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应限制在280nm±30nm的带宽范围内,网点中心密度应根据通过网点中心部分测得的密度轮廓线进行确定。网点边缘宽度应按对应0.25和2.25的网点密度等值线的平均距离计算。(密度轮廓线曲线和密度等值线可见GB/T 17934.1-1999附录C中的示例)。

  

附录B


(提示的附录)阳图型印版的辅助检测方法:胶印印版上的阶调值——细线图标


  B1 分级曝光检测

  分级曝光检测可用于测定晒版分辨力、推荐的细线曝光量和曝光宽容度等参数。

  在其它条件(包括显影和后处理)不变的情况下,用同一块印版进行不同曝光量的测试。最小曝光量为感光涂层不能被充分显影的曝光量,而最大曝光量则要大于实际制版时的曝光量。推荐的分级曝光量往往呈几何级数,如10、14、20、28、40、56、80曝光单位或10、20、40、80曝光单位。然后,对准备印刷但尚未着墨的印版进行检测。

  B2 晒版分辨力的检测

  根据B1,用胶片上的细线图标进行分级接触曝光测试。将测控条的药膜面与胶印版材的感光涂层紧密接触,两者之间不能有气泡、脏点、灰尘或粘着的颗粒。在准备印刷但没着墨的印版上,用5~30倍网目调胶片转移到胶印版上的细线的长度至少50%是清楚可见的。阳图细线读数指的是胶印版上的阳图细线(亮底黑线),阴图细线读数指的是胶印版上的阴图细线(黑地亮线)。

  画出曝光量的以10为底的对数坐标与细线读数的关系曲线,如果发现细线读数随细线排列方向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就取两个互为垂直方向的细线读数的平均值。分别画出呈现最好的阳图和阴图细线读数的平滑曲线,如图B1所示,其交点即为该印版的分辨力。当引用某一数值时,要标明细线标的占空比。

  通过多次反复进行分级曝光检测和标绘阳图和阴图细线读数曲线的方法,可以提高测定的精确性。

  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大致的分辨力确定方法。直观地选择阳图和阴图细线读数一致的位置,记下测控条上相应细线的宽度,这就是近似的印版分辨力。

  


  注:垂直轴为线性坐标,水平轴为对数坐标

图B1 阳图型胶印版材示例:阳图和阴图细线读数与曝光量的关系


  B3导致表1中规定的网点阶调值减少的细线读数

  观察表B1列出的细线读数范围,是它们引起了表1中的阶调值减少。

  注:1表B1给出的细线读数范围是基于5.1所说的用图像分析显微照相机对印版上网点价调值进行广泛测试得来的。

  2大多数阳图型印版的制版分辨力都小于8μm。

  
表B1 阳图细线读数范围(μm)





晒版分辨率 ≤8 >8且≤12
细线标读数范围 12~15 15~20


  B4 相对给定细线读数范围的曝光宽容度的确定

  根据B2的说明进行分级曝光检测,不仅为阳图版标出了阳图细线读数,而且也标出了附图版的附图细线读数。在线对数图中,标绘出一条由这些数据点连成的光滑的曲线,确定该曲线在实际制版范围内的平均斜率m,并以微米标出曝光量每变化10信细线读数的变化。

  曝光宽容度的计算公式为:
L=10a/m


式中:L——曝光宽容度;

  m——平均斜率(即提升量);

  a——细线读数范围的宽度。

  示例:见图B2,假定推荐的细线读数范围如表B1中所列,为12μm~15μm,即a=3μm。曲线的斜率相当于在6~60曝光单位间(10倍)细线读数的提升量为18μm。因为Log(60/6)=1,所以斜率m=18μm/1=18μm。这里给定L=1.47,如果细数读数保持在3μm以内,则最大曝光量与最小曝光量的比值不会超过1.47。

  注:垂直轴为线性坐标,水平轴为对数坐标

  

图B2 阳图型胶印版材曝光宽容度的确定示例


  如果希望细线读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则最大曝光量与最小曝光量的比值不能超过L。这种方法也可用于确定印版上光照强度的变化范围或曝光时间的变化范围。

  

附录C


(提示的附录)辅助测试方法:胶印印版上的阶调值——密度测量


  这是一个最不可靠和最不精确的测试方法。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使用它:

  ——印版的空白与实地部位应有极好的反差(对比度);

  ——版面的空白与实地部位均无密度变化;

  ——密度计为三位有效数字的高精度仪器。

  在同一块印版上用反射密度计测量涂布过的版基、实地控制块和网点控制块的反射密度。为了使测量数据可靠,应在显影、干燥后,受日光影响产生附加曝光前立即测量。通过密度计的光谱响应设定,测出测控条上实地部位的最高密度。如果密度计读数受测量方向的影响,应至少测量10次以上,然后取平均值。其中,一半为密度计与环绕滚筒方向平行测量得到,一半为密度计与环绕滚筒方向垂直测量得到。测量印版上空白无涂层部位、清晰的网目调部位和实地部位的反射密度,利用3.33中定义的公式计算出网点控制块的阶调值。

  为了保证足够的精度,密度计采样孔直径应不小于网线宽度的15倍,最小不能小于网线宽度的10倍。该原则也适于用非圆形采样孔进行的测量。

  当测出的阶调值与用5.1中描述的基本测量方法测出的阶调值相关时,最好建立一个两者之间的转换表,只需记录与5.1中的方法有关的阶调值。

  

附录D


(提示的附录)测试方法:印版制作层次


  将连续调梯尺药膜面背对胶印印版感光层进行曝光,即胶片的片基与印版接触,然后,在曝光显影后、未上墨前,用反射密度计在印版上测量连续调各梯尺的密度值。Dmin为最小反射密度,Dmax为最大反射密度。标绘出数值(D-Dmin)/Dmax(相对密度)与连续调梯尺的透射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D1为一阳图版的曲线示例,而阴图版的曲线与这个曲线成近似的镜象。找出曲线上相对密度为0.1和0.9的点,并记下相应的透射密度差。用0.15密度来等分密度差,其结果即为制版层次,它大致给出了在可能晒出的连续调梯尺中,从最高级(接近无密度级)到最低级(接近实地级)之间的过渡级数。这里,连续调梯尺是以0.15为一密度级递增的。

  


图D1 阳图型胶印版材确定制版层次的图例




  

附录E


(提示的附录)影响从网目调胶片向印版进行阶调转移的因素


  E1 概述

  虽然印版的感光性能是由印版上的感光材料决定的,但还必须对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晒版过程中阶调值转移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版材制造厂为了提高版材的耐印力,不断地改进印版徐层的性能,以使阶调的再现更加一致,并更容易满足晒制条件。但是,若不能对使用条件加以控制,用户则达不到制造厂提供的参考指标,其中必要的条件有:

  ——晒版机或连晒机的结构;

  ——(有反射罩的)曝光灯的性能;

  ——印版显影机(包括机械的和化学的两方面)。

  E2 晒版机或连晒机

  真空作用的有效性是影响网点阶调值转移的最重要因素,真空不足或有效性差将导致阶调转移值的变化。必须保证良好的真空状态,必须确认最佳的抽真空准备时间。网线数越高,要求的接触条件越严,所需抽真空准备时间就越长。

  真空作用的有效性受下列因素影响:

  ——一个或二个真空晒版架;

  ——密封条件;

  ——衬垫材料;

  ——真空软管;

  ——真空泵;

  ——橡皮布;

  ——玻璃板。

  E2.1 真空有效性的视觉判断

  将一张阶调值为40%、网线数为70cm-1以上的正片与胶印印版接触,一边抽气一边在室灯下观察,会看见由胶片和它在印版上的阴影所产生的莫尔条纹的变化。记下条纹变为静止所需的时间,这就是这种版材在目前的真空条件下最少的抽真空准备时间。如果该时间不合适,要重新设定准备时间。

  E3 有反光罩的曝光灯

  为了避免产生不均匀的光晕现象,晒版机的曝光灯必须定位合适,以提供均匀的单向照明。光源的输出光谱应与印版的灵敏度相匹配,以保证获得最佳的图像效果和较短的曝光时间。

  E3.1 照明均匀性的确定

  通常,应使用带线性刻度的照度表或紫外线照度计来测量光强,应选择晒版机晒版台面上5个有代表性的位置做为测量点。最高读数和最低读数的比值不应超过附录B中测试方法所确定的曝光宽容度。对于连晒机,必须使用有专用几何结构的照度计。做为一个不太精确的替代方法,光强是否均匀可以通过曝光测控条、细线图标或连续调梯尺来间接判断。照明均匀性可以通过清洁反光罩、更换光源、调整光源位置、升起灯具等方法来改善。

  E4 印版显影机

  根据制造商推荐的要求,检查显影条件是否合适。辊子的压力以及辊子、刷辊的状态都可能对阶调转移造成不利的影响。要经常观察显影、水洗和后处理工序的运行状态。
显影液和后处理液(胶)的状态要经常检查,这些化学药液和过滤器应按制造商的要求定期补充或更换。如果出现故障,如晒版层次值改变了,可严格控制显影条件,用手工显影印版,并与自动显影的结果进行比较。

  

[时间:2001-05-13  作者:必胜网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