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基础知识:油墨和色彩(二)

印刷基础知识色彩

  二、光和颜色

  光谱(任何光源发射出的光线,都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各种色光的总合就叫“光谱”)的范围是很宽的,但是可见光只是整个光谱范围中极窄的一部分。这里主要讨论涉及可见光方面的一些情况。 

  (一)、什么是(可见)光? 

  光是从发光体(光源)中发射出来的一种电磁波。可见光是电磁波中能被人眼所感受的部分。简单地说,光是能够引起视觉的物质。光在传播中,有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光源一般分自然光源及人造光源两大类。 

  在自然界,有的东西本身会发光(如太阳),有的东西本身不会发光(如月亮)。太阳是自然光源中最大的光源。但太阳这个光源对地球来说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随距离(如经纬度,季节等)及气候(晴、阴和云层厚薄等)而有变化。 

  人造光源可随激发的形式而分成两类,即冷光及热光。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叫热光源(如白炽灯、弧光灯等)。利用化学能、光能或电能激发的光源叫冷光源(如荧光灯)等。 

  不同的光源,由于它们的发光强(亮)度和光谱——能量的分布等都不同,故照射到同一个物体上时,物体反射(显示)的颜色也是不同的。 

  在对颜色的研究工作中,光源的稳定与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就会使颜色的研究工作无法进行。一般在凭肉眼比色的工作中,大多采用荧光灯或利用北半天的光(所谓北半天的光,就是指在没有太阳光直射的屋子内的光线,即直接阳光被北面天空大气层散射后的光线,不含直射的太阳光,其中三原色光的百分比率比较均匀,故光色白洁,其色温度约为6500。K。对居住在北半球上的人们来说,凭肉眼比色时,大多采(利)用此种光线作为自然光源。CIE规定的光源C与此光源接近)。 
    工业上的测色仪大多采用C光源,但C光源中缺乏日光中的紫外光部分,故不能用来对荧光物质进行测色工作。 

  以电磁波形式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约为400—700nm(即4,000—7,000埃)。根据爱因斯坦光子学说,光是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的光子流,每一光子的能量是: 

  S=hc/λ 

  式中:s=光子的能量; 

  h=普朗克常数; 

  c=光速; 

  λ=波长。 

  光除了具有波动性外,还有粒子性,即所谓量子特性。无论可见光或不可见光,都好像是一种所谓“光子”的极微小的发光微粒的流动。如果从光的波动观点看,光有波的传播方向;如果从光的量子观点看,则光有着发光微粒——光子的运动方向。 

  根据量子理论,光线的不同色彩是由于光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而引起的。每一个光子所负荷的最小能量,就叫做“能量子”(光量子理论的名称由此而来),它随振动时的光的波长而不同。光量子的能是和波长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光的波长愈长,则从量子理论来看,这种光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就愈少。例如波长为2000埃的紫外线,它是由一种光子流所组成的,这种光子流中每一个光子所负荷的能量,比波长为10,000埃的红外线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五倍。 

  光波的波长(波峰与波峰之间的距离谓之波长)通常是用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甚至是用亿分之一厘米去量度的。万分之一厘米叫做微米(μ),国际制单位记为μm,千万分之一厘米叫做毫微米(mμ),国际制单位记为nm,最小的单位亿分之一厘米叫做埃(A°)。如果用埃来表示可见光线光谱中光波的波长,则最长的光波(红色光线)的波长约是7,000埃,最短的光波(紫色光线)的波长约是4000埃。 

  有关光波波长量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可见下述: 

  1微米=10-6m=10-4cm=10-3mm 

  1毫微米=10-9m=10-7cm=10-6mm=10-3μm 

  1埃=10-10m=10-8cm=10-7mm=1/10nm,10A°=lnm 

  (二)什么是颜色? 

  根据美国光学协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OSA)的定义,颜色是除了空间和暂时不均匀性以外的光的特性。 

  颜色属于心理物理学的范畴,是一种物理现象刺激的生理及心理感觉。颜色是在光照射下可以感觉到的东西。没有光,颜色也就不存在了,所以,颜色是光对视觉的物理感觉作用,是光的一种特征。它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形成的。 

  颜色,也可以说是客观存在的物体(发光体或非发光体)的一种光学特性,它以一定波长或某种复合波长的光射人人眼,刺激了人眼的视网膜而引起人的感觉。由于波长不同,光能量也不同,所以对人眼视网膜产生的刺激也就不同,从而就形成了不同的颜色感觉。又由于同一波长的光,其光量不同,能量也不同,产生刺激的程度也不同,从而就形成了同一种颜色就有深,浅(浓,淡)之分。 

[时间:2012-08-31  来源:中国印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