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全球3D打印领域有诸多事件发生。全球3D打印巨头美国Stratasys公司与以色列OBJET宣布合并完成,与此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科研团队宣布研发出世界上尺寸最大的3D打印机,“可加工零件长宽最大尺寸达到1.2米”,也在同一个月华中科技大学宣布占地500亩的国内首个3D打印产业园落户武汉光谷。3D打印被高度关注,被认为是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创新技术。而事实上,业内专家认为,目前3D打印的前景还有“雾里看花”的成份,它从热炒到普及还有很长路要走,而中国3D打印主要集中于低端,技术较量的核心是材料。
市场空间或被夸大
3D打印只能称其为技术,规模化、产业化的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现在外界所热炒的程度。
应该说3D打印技术早就存在,而且只是活跃在小众市场。之所以最近被热度关注,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其列为15项重点研究的制造业创新关键技术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其在材料和设备上有所突破,产业化能力有所提升,从而使它具有一定的规模化生产基础。
但从目前来看,3D打印技术的市场并没有像外界热炒得那样大。美国Stratasys公司与以色列OBJECT宣布合并完成之后的营业收入接近3亿美元。Stratasys是全球最大的3D打印公司之一,另一家3D打印巨头是3DSystems,这是一家以提供3D服务为主要模式的企业。来自美国消费者电子协会的数据,2011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其中消费品和电子领域约占20.3%,机动车领域占19.5%,医疗和牙科领域占15.1%,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可达50亿美元。
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王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产业之所以没有快速发展,一是受制于打印材料的发展;二是3D打印机价格偏高,尽管已经有几千元价格的桌面3D打印机,但是其打印的精度、硬度等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3D打印的规模应用模式并没有形成。在王安看来,3D打印只能称其为技术,规模化、产业化的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现在外界所热炒的程度,国内大部分用户对于3D打印的主要应用是演示DEMO、设计和研发,学校是主要用户。
应该说3D打印给我们描绘了非常美好的前景,也提供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个性化制造、生物再造、更快速设计,所想即所得等等,从人体器官到飞机零部件,从玩具到牛肉等,从医疗到高端制造,理论上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通过3D打印复制出来。当3D打印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之后,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家工厂,自己可以在家里或者是周边的3D打印服务站去打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只需要从互联网下载设计图,或者自行设计即可。个性化的制造变得不再遥不可及。也正因为如此,3D打印被广泛看好。
但事实上,这样的时代来临还需要漫长的等待,因为技术和产业都还没有为此准备好。从打印技术的角度看,3D打印的精度还难以与传统的减材制造方法相媲美。要想提高精度,需要降低每一层的厚度,难度提高的同时制造时间也将延长。而且层与层之间黏结得再紧密,其产品性能目前也无法与传统模具浇铸相竞争,至少目前如此。
亚洲制造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认为,3D打印分桌面级和工业级两大类。桌面级主要用于工业设计,而工业级主要细分为原型制造和大型及复杂的金属结构件直接制造。不同的领域对精度和材料要求有巨大的差别,所以目前3D打印的主要用户还是来自于概念模型设计、原型设计、性能测试和少数的直接制造。
[时间:2012-12-29 来源:OFweek工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