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是否会“伤害”艺术?

上海印刷周3D打印技术艺术复制紫砂茶壶先临三维科技文物保护

  高科技会否“伤害”艺术?

  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印刷周,一家科技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紫砂茶壶等名家工艺品,精确程度为手工复制难以企及。高科技的复制让鉴定家惊出冷汗――层出不穷的科技创造是否对艺术的精神创造形成不可逆的影响?

  一个复制茶壶叫价10万元

  记者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杭州先临三维科技公司的展位现场看到了3D技术复制紫砂茶壶,展位上非常热闹。客户经理谢金良回答观众的询价时说,3D技术复制的青瓷每个价值5万元,而复制后的顾景舟“仿古如意壶”开价10万元。根据介绍,他们利用3D测绘和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为艺术品制作了非常精确的坯子,根据坯子复制,保证了复制品不会太偏离原样。不过,3D打印出坯子,至于煅烧和复原的过程,无论是紫砂茶壶还是青瓷,都要依赖有经验的艺术家手工操作。确切地说,这个工程不是“复制”,而是比全程手工操作具备更高相似度的“仿制”。

  先临三维科技称,他们已在琉璃、水晶、青瓷、紫砂、翡翠、竹刻等多个领域有了大量成功案例。看到展览现场人头攒动,作为从业者,他们看好这项技术发明的前景。

  警惕造假者利用3D技术

  从当下中国艺术市场的运作法则看,我们有必要“知己知彼”,从而提高一些警惕心。已经有许多参观者发现,仿制的“仿古如意壶”跟原壶的外形一模一样,3D打印会不会造成文物和艺术品赝品的泛滥?以紫砂茶壶为例,记者打开壶盖查看,壶内难以精准扫描,与原壶还是有明显差别。“这些艺术品虽然可以3D打印仿制,但还是无法脱离手工操作,加上材料、价格等限制,专家还是能看出差别。”

  中国艺术品网总经理陈强毫不讳言这项技术潜在的危害――这样的科技手段会令高科技造假变得更加便利。他同样以紫砂茶壶为例,过去的仿制就是照葫芦画瓢,请制壶高手仿制出茶壶的坯子,坯子煅烧成茶壶成品,要经过收缩,原作品的火候和温度难以获悉,这让造假难上加难。“原先的仿制,能接近原作80%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容易被鉴定家看穿。现在外观能做到毫无区别,如果没有原作对比,如果没有制壶师的印,足以以假乱真。”

  如果缺乏监管,鉴定还是停留在依赖“老法师”经验而非科技手段,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化,造假者会更有恃无恐,对市场秩序的冲击不言而喻。

  3D在文物保护上大有作为

  本届上海国际印刷周陈列3D打印的互动展区里,N5馆成为众多展馆中的热门。一进展厅,就是一个1:1全真打印的龟兹洞窟复制品。洞窟里,能看到比敦煌壁画还早200年的新疆克孜尔新1窟壁画。一旁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新疆龟兹研究院与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这个项目的过程。为了留存这些古老艺术,3D打印技术帮助他们完成了洞窟建模、壁画还原等工作。

  虽经自然风化与人为破坏,窟内壁画多有残破,但复制品流畅的线条、鲜明的色彩,还是让观众看到了近似原样的文物。先临三维科技的副总经理赵东来说,3D技术目前在文物的复制、修复、衍生品开发,古建筑的保护、分析、修复,古遗址的考古现场复制等方面有大量的应用价值,等同于将传统的印刷行业立体化了,可想象的空间极大。

  网友编出“写诗机”程序

  依靠技术“横行霸道”的例子不仅发生在艺术品领域。在2006年,出于对现代诗“不知所云”的义愤,网友“猎户”编出了一个“写诗机”程序,网友只要按自己的想法输入几个关键词(比如大海、青春、飞鸟等)不出60秒就“生产”一首诗。以每小时400首的速度生产“诗歌”,而开发者“猎户”强调自己不懂诗歌,这则消息给诗歌界带来震动,文学界指斥其“荒唐”“伤害艺术”“文化浮躁的表现”,但网友们却意见不同:“如果一个靠简单的文本替换技术起家的自动写诗机能伤害这门所谓的艺术,这门艺术也没什么必要存在了。”

  2011年底,又有网友将《全宋词》文本变成编程“数据”,制作各类宋词。这个名为“yixuan”的网友统计了宋词中的高频词,其中排在前面的有:东风、何处、人间、风流、归去等。有人将圆周率的数字,与“宋词”的高频词表序号一一对照,“创作”出一首《清平乐・圆周率》也像模像样:“回首明月,悠悠心事空,西湖何事寂寞中,风吹斜阳匆匆,芳草平生斜阳,风吹寂寞今日,一枝富贵年年,断肠长安不知?”其他网友也不甘落后,纷纷“写词”。作家王跃文认为,艺术创作本身是很严肃的,是需要有天分的,但是“写诗机”应该更多地倾向于游戏和娱乐,没有必要反应如此强烈,“别跟游戏较真”。

  新科技将打开艺术新空间

  今年5月,中国美术馆“移位:动为行――国际媒体艺术辑选展”策展人张尕表示,国内很多艺术还停留在以科技手段制造新感觉,但并没有将人带到艺术审美的层次。他认为,当前艺术还存在注重用科技手段传达作品主题的倾向。当无论创作还是展览侧重的都是光怪陆离的科技,而并不注重艺术的感染力和审美内涵,艺术迟早会遭遇灵光消失的年代。

  中国数字艺术协会秘书长王泊乔认为过度崇拜和滥用科技,有可能会形式大于内容。

  科技和艺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翼。科技的进步某些时候貌似会“伤害”到艺术,如照相技术的诞生一度让画家惊恐。不料,当绘画艺术不再以“逼真”地记录现实为主要功能后,开拓出了抽象艺术等前所未见的、广阔奇妙的艺术空间,极大丰富了人类的艺术想象力。

  新科技确实会让一些别有用心者用于制作赝品,但同时新科技也有助于人们鉴别赝品。鉴别真伪艺术的关键是看对方是否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作品是否有想象力、创造力。

[时间:2013-07-30  来源:中国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