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印刷企业的多元探索:瞄准电商模式

报纸印刷企业多元探索电商模式

  近年来,印量的减少、工价的竞争以及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的提高让国内报纸印刷企业腹背受敌。报纸印刷企业再也不像报业快速发展时期那般“皇帝女儿不愁嫁”,它们纷纷放弃报纸印刷一条腿走路的旧式思维,考虑多元发展。例如,人民日报社印刷厂将在明年年底搬迁到新址后发展商业印刷;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从商业印刷延伸发展到包装印刷;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印务总公司成立了包装公司,购置海德堡八色机及配套设备发展包装业务。找准资源优势,实现产品多元化、渠道多元化已经成为报纸印刷企业转型发展必由之路。

  销售耗材建立网站 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作为新华社直属的一家老企业,新华社印务有限责任公司面临着人员老化、离退休职工多,负担重的问题。据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国清介绍,明年新华社印务公司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比例将达到1:1。面对这样的形势,吴国清近年作出了挖掘现有生产潜力,巩固报纸印刷主业的决定,充分提升期刊印刷能力与文件印刷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多元化转型。

  大树底下好乘凉。背靠新华社强大的媒体资源队伍,新华社印务公司选择了耗材物流经营和创办印务网站两个发展方向。

  “新华社在全国各地有100多家报刊代印厂,年耗材量巨大,如果以适当的政策扶持依托这些代印点发展印刷耗材物流业,前景广阔。”吴国清表示。他认为,国外的物流企业很发达,但在国内还是新兴产业。国际上生产企业一般不直接搞销售,都是由代理商销售。而国内还是耗材企业直接对印刷企业销售,经营不规范,相互没有制约,市场和价格都很混乱,往往大起大落。目前,全国印刷耗材经营市场发育不健全,缺乏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代理商,吴国清认为,这正给了新华社印务公司发展的机会。

  据吴国清介绍,开展物流经营一年来,已经与十几家印刷耗材和设备生产企业签订了几十种产品的代销合同,还与20多家印刷厂建立了销售关系。

  今年5月上线的新华社印务网则是新华社印务公司拥抱互联网的一次重拳出击,吴国清对此寄予了深深的期望。搞新闻出身、做了几十年记者的吴国清进入印刷行业后发现这个行业信息不透明。于是在创办企业网站时,新华社印务网不仅承载了树立企业形象的功能,而且可以利用新华社客观公正权威的印务信息发布优势,争取企业在印务领域的话语权。

  “我们首先要把这个网站办成印务界重要新闻信息的集大成者,以新闻信息、分析报告为主,把全国印刷行业动态、深度报道在网站集中展示出来。下一步则要依托新华社的记者队伍,增加自采新闻,建立分析师队伍,开拓供稿渠道。”吴国清向记者详述了印务网短期的发展目标。

  随着在业界人气的增加,目前印务网已经通过链接网站、承接广告实现了收支平衡。在吴国清看来,随着未来的发展,新华社印务网可以吸纳会员,逐渐发展终端用户。

  深入拓展包装印刷 提供全面服务方案

  从2009年的5.05亿元到2012年的7.1亿元,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盛元印务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非报印业务收入占总体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据该公司总经理张韶衡介绍,今年1~3季度,公司非报印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5%,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各个地域市场需求不同,企业转型的选择也就存在着差异。印企要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充分利用品牌优势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张韶衡告诉记者。商业轮转印刷与报纸印刷有相似地方,入手相对比较方便,而长三角地区有着较高的市场需求,因此,盛元印务从商业印刷开始进行转型。

  经过多年发展,盛元印务商业印刷范畴已经从书刊、DM广告,拓展到与印刷相关联的纸制品。以杭州为基地300公里24小时物流配送服务圈的建立,让盛元印务在华东地区商业印刷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确保商业印刷市场占有量的基础上,盛元印务着力将包装印刷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在包装领域,我们购置了先进的新设备,并构建软件管理系统,通过交互式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张韶衡告诉记者。

  2012年年初,盛元印务成为了可口可乐、欧莱雅等品牌的合作供应商,这标志着盛元印务正式进入包装印刷领域。目前,盛元印务为十几个知名品牌提供包装印刷服务,预计今年营业额可达到7000万元。能够在包装印刷有所发展,正是因为盛元印务发展商业印刷积累的设计能力,以及在其他领域多年的品牌积累。

  从事包装印刷生产,尤其服务于国际大客户时,在产品质量把控、生产环节管理等方面都会遇到更多更高的要求。张韶衡表示,盛元印务未来会进一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深入拓展包装印刷。

[时间:2013-12-12  作者:李明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