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北省报业人兢兢业业,促进报刊业成为湖北省代表性行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将文化产业评价为“无烟重工业”,其中,报刊业更具代表性。不仅在文化产业内部湖北报刊业收入和利税保持了高速增长,并领先于文化产业的其他部分,与许多传统企业相比,湖北报刊业也有骄人的成绩。
湖北省统计局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1———2003年,湖北报刊业人均利润和利税高于同期工业企业人均利润和利税。2003年,报刊业的人均利润是工业企业的2倍;2001———2003年,报刊业人均利税增长近一倍,工业企业同期的增长率是41.9%。
报刊业还为湖北城镇居民提供了近3万个就业岗位。2004年,楚天都市报聘用的发行人员数量就已达到6000多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发行人员数量也有2000多人,主要是下岗职工。
报刊业又是一个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密切的产业。报刊业的发展,拉动着设备制造、造纸、印刷、物流、广告代理、邮政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在建设文化大省和中部崛起中,湖北报刊业正担起排头兵的角色。
湖北人办报办刊,有着自己的方法与智慧,荆楚文化中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也集聚在湖北报刊人的身上,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换来了今天湖北报刊业的繁荣,创造了《楚天都市报》、《知音》、《特别关注》这样一批优秀的本地文化品牌。
然而成绩只是历史,而历史对于未来而言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棋至中盘,湖北报刊业的竞争中有人攻城略地、笑傲江湖,有人破茧而出、发奋图强,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先手之利还是厚积薄发都张显着一种沉稳的活力。
[时间:2006-01-03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