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问回顾了数字印刷行业中的几次重大收购事件,并通过回顾,指出了数字印刷产业的发展远景。
  2005年对于数码印刷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不仅仅是因为许多新产品和突破性新技术的出现,还因为热衷于收购其他公司的企业也在这一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2005年的1-8月份,企业并购成交的次数远远超出自大幅面数字印刷出现以来的任何一个年份。在下面的表中列出了自2001年以来数字印刷业内主要厂商的收购事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印刷领域近来的并购速度。
| 
  数字印刷行业主要收购事件  | |||
| 
 被收购公司名称   | 
 收购方   | 
 价格  | 
 收购时间   | 
| 
 Encad (US)   | 
 柯达 (US)   | 
 2500万美元   | 
 2001   | 
| 
 Gretag/Rastergraphics (US)   | 
 奥西(NL)   | 
 不详  | 
 2001.12   | 
| 
 Formulabs (US)   | 
 Sensient (US)   | 
 未透露   | 
 2002   | 
| 
 Indigo (IL)   | 
 惠普 (US)   | 
 17600万美元   | 
 2002   | 
| 
 Jackstadt (DE)   | 
 Avery (US)   | 
 29500万美元   | 
 2002 .3  | 
| 
 Hitachi Koki (JP)   | 
 理光 (JP)   | 
 不详   | 
 2004 .10  | 
| 
 赛天使数字印刷 (IL)   | 
 伊士曼柯达 (US)   | 
 25000万  | 
 2003   | 
| 
 Dotrix (BE)   | 
 爱克发 (NL)   | 
 77500万美元  | 
 2004 .1  | 
| 
 IJT (US)   | 
 DGI (KR)   | 
 未透露   | 
 2004   | 
| 
 色丽可 (UK)   | 
 富士胶卷公司 (JP)   | 
 22500万美元  | 
 2005 .1  | 
| 
 VUTEk (US)   | 
 EFI (US)   | 
 28100万美元   | 
 2005 .4  | 
| 
 Inca Digital (UK)   | 
 Dai Nippon Screen (JP)   | 
 5500 万美元  | 
 2005 .6   | 
| 
 Autotype (UK)   | 
 MacDermid (US)   | 
 未透露   | 
 2005 .6  | 
| 
 Ilford Imaging (CH)   | 
 Oji Paper (JP)   | 
 未透露  | 
 2005 .7  | 
| 
 赛天使万印 (IL)   | 
 惠普 (US)   | 
 23000万美元  | 
 2005 .8  | 
| 
 BE=比利时, CH=瑞士, DE=德国, IL=以色列, JP=日本, KR=南韩, NL=荷兰, UK=英国, US=美国  | |||
  2005年1月,富士胶卷公司宣布收购色丽可公司(Sericol),由此拉开了2005年印刷行业并购重组的序幕。随后,在四月份EFI收购了VUTEk有限公司。入夏后,随着6月份大日本网屏收购Inca 数字印刷和MacDermid (US) 收购Autotype (UK),并购的趋势更见强劲。7月份,我们又看到Oji Paper收购了瑞士的Ilford Imaging。8月Hewlett-Packard宣布收购了赛天使万印。毫无疑问,在整个2005年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并购事件。到2005年底,数码印刷领域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格局。
当然如此大的动作,必然也会引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现在会掀起并购浪潮?在这些并购事件的背后暗藏着怎样的动机?对这整个领域中的发行商/销售商和最终用户/印刷厂商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时机和动机
  各个公司之所以选择现在进行并购,其实存在着多种原因。目前许多国家的经济停滞或者增长缓慢。而最初认为数字印刷是个经济增长平台而进入数字印刷领域的一些风险投资者则发现自己的处境每况愈下。由于使用有限的公司资产去并购和管理任何一家企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这就促使了投资者去自己寻找企业的买主。
  而柯达,爱克发和 富士胶片等公司则需要将资金迅速的撤出日渐衰退的传统影像领域,进而投入到数字图像技术中来。Ilford就是这一并购浪潮中的牺牲品,它没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发展数字印刷的速度远远不及当年传统感光材料产业。因购买了Ilford公司在瑞士的全部股份和相纸生产车间而名声大噪的日本王子制纸株式会社(ojipaper)想要通过收购依尔福瑞士公司而成为喷墨打印纸行业的世界领先企业。
  在数码印刷设备制造商当中VUTEk,赛天使万印和Inca Digital公司一直都是业内一流的供应商,毫无疑问,它们也将成为买家争夺的对象。因此,诸多公司参加到了这场游戏中,虽然惠普/赛天使万印这场交易的结果是必然的,但是收购之前我们却很难预料到谁是最终的赢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惠普公司在宽幅喷墨印刷领域崭露头角,并且最终击败了Encad成为市场上的领导者。但是惠普的成功是凭借着其热敏喷墨技术和低粘度水性墨水而获得的。一旦压电式喷墨系统能够使用溶剂性或者UV固化油墨并得到优质印刷质量,那么,热喷墨系统就再也难以动摇压电式喷墨系统的统治地位。惠普纵使具有开拓大幅面喷墨市场的雄心,也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入口。
  在收购了赛天使万印以后,惠普公司也就填补了这一空白,同时我们也将期待惠普此后会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目前惠普在生产能力高的平版喷墨领域占有稳固的地位,赛天使万印也为其带来了超宽幅面喷墨产品、UV车身喷绘产品和用于包装纺织品工业的喷墨产品的生产能力。成功并购后的惠普将成为该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给数字印刷领域的启示
  这些企业的收购将会给其他制造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将会削弱其他相关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诸如惠普和万印 ,富士和色丽可(Sericol),它们的强强联手已经建立起了遍及全球的网络式分销渠道,有了这些渠道,这些公司就会自然的提高自身生产力,将产品输送到各个渠道中去。因而收购一方的成本效率将十分可观,剩余的资金可以用于研发、营销、服务或者集团的发展等等。合并公司之间技术上的相互交流也能够促进产品性能的提高或开发新产品的开发。
  这样一来,进行收购的公司就有能力实现产品的全球销售以满足生产成本的需要,并能保护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中国和日本的印刷设备制造商也将会发现自身的发展和制造成本的优势并不能承受如此激烈的竞争和全球销售的高成本,因此,谁胜谁负将一目了然。
  这些企业的收购对终端用户或者印刷厂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或许是更优质的服务更卓越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设备硬件或者耗材成本的降低。无论合并后会发生了什么,供应商数量的减少将势不可挡。这些公司将以不同的价格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同时还将共同抑止数字设备硬件和耗材的价格上涨。
  与印刷业一样,其他产业也经历了自己的收购、整合和重组过程,而且这些改变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看来,数字印刷产业也踏上了与之相同的发展轨迹。
[时间:2006-01-10 作者:杨立伏 编辑:孟丹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