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媒难熬的寒冬 上海开了一家“杂志博物馆”

纸媒“杂志博物馆”

  与和集主角书店并肩位于衡山路上的洋房 My Black Attitude 像是一家买手店,引进的服饰品牌包括 Fake Natoo、Vega Wang、Hyssop 等等。此外,还能在其中找到家居、首饰、香薰、生活用品等品类。

  但情怀是一回事,总要有收入来为情怀买单。令狐磊说,方所目前服装&美学产品、图书、其他(咖啡、餐饮)这三类的营收比例是 3:4:3,也就说,只有40%是营收是来自图书。衡山•和集的规划目标也是如此。现在图书与服饰 1:3 的商品陈列空间似乎有所倾斜,为了拉平两者的坪效,今后服饰楼宇中将会增加图书区域。

  不过令狐磊也坦承,衡山•和集有得到徐汇区政府的支持,例如签约后半年免租金,租金让利等等。

  上海和它周边城市的生活方式集合店越开越多,令狐磊对衡山•和集的目标很明确:它要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与橱窗,就如敦南诚品之于台北。

  书店业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仿佛又迎来了一个小春天。“言又几”和“诚品”先后在上海和苏州开业, MUJI 的上海旗舰店第一次把 MUJI BOOKS 带来了中国,而几乎就在同时,“方所”的子品牌书店“衡山•和集”也在上海开门迎客了。

  严格来说,衡山•和集不把自己叫书店,它用了时下很流行的一个词来定位自己——生活方式类零售项目。这家由四栋老洋房组成的门店地处市中心衡山坊,虽然距离港汇恒隆仅有 5 分钟的步行距离,但好在道路两旁遍植梧桐显得闹中取静。由于洋房单层面积最大不超过 140 平方米,格局也与成都、广州、重庆方所的大店风格截然不同,投资方舍弃了“方所”这块金字招牌,改走精品风。 

  与方所一脉相承的是业务形态,衡山•和集不光贩卖图书,还融合了文创产品、服饰、美学生活、餐饮等多领域。你甚至可以说上海的和集更加“不务正业”,因为在现有的四栋小楼中,仅有一栋用于主业——图书,其他都以服饰为主。

  尽管被三栋时尚楼宇夹击,主营图书的三层洋房 Dr.White 却是目前客流量最高的地方。在不到 300 平方米的空间内藏有 1 万种、总计 2.5 万册书籍,以及全球 500 多种杂志。

  早在项目动工之前,方所文化的总顾问廖美立就为和集做出了界定:服务于未来创作人、影像工作者的书店。因而,一进书店就会看到有关电影文学的图书。为了应和主题,它们的码放逻辑相当独特。你可能从来没有想过,综合类书籍按照电影主题会被拆解分类为剧情、科幻、纪录片、喜剧、爱情、黑色、悬疑等等。

  从上海各处收购而来的老式玻璃书橱别具匠心地嵌在整体书柜中。在举办特展,例如“小津(小津安二郎)日常物语”时,它们则变身为陈列柜。2 楼被用作影像主题空间,大部分为外文书籍,主要面向摄影师、艺术工作者、创意人或各种混合生活形态族群。有趣的是,书店在角落处设计了一个蛋形私密空间,只有走进才会发现这是店中的游击店。

  沿着水泥质感的楼梯拾级而上抵达书店顶层,也就是人气最旺的楼层则是和集重要卖点——杂志区。按照“方所”创始人毛继鸿的愿景,这里将是一座杂志博物馆。不光有时下热销的 Kinfolk、Monocle ,甚至还陈列着红酒专业杂志 Decanter 、日文杂志《自游人》、全套的《良友》……

  毛继鸿为衡山•和集找来了一位创意总监,如果你也是杂志迷,很可能也听过他的名字——令狐磊。从《新周刊》到《生活》,他以杂志人的身份过了 15 年,而且自称患有严重“杂志癖”。正是这份执着吸引了大批有纸媒情结的粉丝,在微博上追随“令狐磊的杂志发现室” 的拥趸超过 12 万人。去年 9 月,例外方所拿下这四栋楼后就请他出任项目顾问。而令狐磊最终以创意总监的身份留下来,原因在于对方所理念的认同,“文化不止是让你读书,而应该让享受文化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因为网络入侵,书商式的运作已经很难了,而且它们体量小、老旧、体验性差。”令狐磊对界面新闻说。做和集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全球最美书店。为此,在半年的时间内,他走访了全球十几家有此称号的地方。

[时间:2015-12-17  来源:界面新闻]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