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印刷技艺

看看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印刷技艺

  如今,印刷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不断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带来了印刷生产的新流程、新方法。面对着不断出现的新印刷技艺,传统印刷技艺也在顽强求生存,以自身独有特点,传承至今。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术始于唐朝,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作出决议,由中国申报的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木活字印刷

  11世纪北宋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木活字印刷术是与编印宗谱紧密相联的。基本制作工序为:开丁(采访)→誊清→(理稿)→检字→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装线→封面→装订。平时需做好取材、制字模、写字(字形相反)、刻字等基础工作。取上好棠梨木,经雨淋日晒自然干燥后制成字模,刻宋体,制成一个个的木活字,以备排版用。

  木活字印刷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是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的最好实物明证。木活字印刷技术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格雕版印刷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的印经工艺包括造纸、制版、印刷等程序,造纸以瑞香狼毒草的根为原料,制作技艺属于浇纸法系统,独具特色。所生产的藏纸不会被虫蛀,吸墨性很强,分量轻,韧性好,有独特的价值。

  2006年5月20日,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德格印经院传统的雕刻、印刷的工艺和流程,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珂罗版印刷

  珂罗版印刷是一种传统的印刷技术,印刷逼真传神,而且能够保留产生笔墨的神韵。珂罗版印刷是以玻璃板为版基,按原稿层次制成明胶硬化的图文,由明胶硬化的皱纹吸收油墨,未硬化部分通过润湿排斥油墨进行印刷。其工艺流程为:研磨玻璃→涂布感光液→接触曝光→显影、润湿处理→印刷。

  珂罗版印刷的特点就是平板印刷,无网点,所以能够忠实地反映这个图像的原形,层次也比较丰富,可以达到毫发毕现的复制效果。印刷时全部为手工操作,对工艺要求极高,可印于纸张、绢及丝绸之上,且是专色压印,不会造成颜色偏差,能充分表现书画艺术品的色彩搭配、层次丰富的墨韵彩趣。这也正是为什么珂罗版最适合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珍贵图片、文物典籍等精致高级的艺术品的原因。

  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是中国汉族特有的版画印刷技艺。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木版水印字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唐代,单色木版印刷已经具有相当水平。明末以十竹斋为代表的“饾版”、“拱花”等套色叠印,表明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

  由于这项技艺始终基于手工进行,所以中国目前纯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继承和发展。2008年,木版水印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结:每一门传统印刷技艺都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背景,每一门技艺都烙着先人的智慧和民族的印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如何能够保护好并且传承好这些古老技艺,让这些传统技艺更好地与现在市场融合也值得人们深思。

[时间:2016-01-22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