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成共识。传统出版业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既有优势,也有劣势。那么在数字出版的迷雾中,出版人如何前行?少年儿童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沈岩介绍了经验。
沈岩,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许多读者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从纸质阅读改为屏幕阅读,技术的进步使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产品形式丰富多样了,动画、声音、视频、信息交互,甚至AR和VR纷纷应用到出版物中。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成共识。
然而,旧有的模式已根深蒂固,出版转型迫切需要新思维。这就好比鸟枪换了炮,我们不光要知道如何操作炮,还要重新考虑如何排兵布阵。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传统出版业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以下就笔者在数字出版工作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些探讨。
市场需求是根本,不要迷失在技术的道路上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端APP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出版社审时度势,也纷纷着手进行APP产品的开发。但一阵热闹过后,发现大多数产品投入多,产出少。这时,有人认为是市场还没有培育起来,或出版社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做运营和维护。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使用了各种技术手段开发的一些产品,自以为有需求,其实并没有需求?我们有时会在技术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以儿童市场为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大抵经历亲子阅读、听故事到自主阅读几个阶段。根据他们各个阶段的需求,我们可以使用技术手段为他们进行个性化定制。但是,如果出于保护孩子视力或防止孩子过多地玩游戏等考虑,家长也许并不会给某些年龄段的孩子配手机,那么为这些孩子开发的基于手机的应用都是徒劳的,想法再好也没用。所以产品开发不是一味地做加法,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根本。该做加法的时候做加法,该做减法的时候要做减法。
如果开发的功能很多,但用户又很少用到,其实是一种浪费,既影响开发成本,又提高了定价。除了做好加减法,要打造个性化产品,还要根据需求做好乘除法。有些元素该加强的就加强,能减弱的就减弱,既要符合读者的个性化需要,又要让他们承担得起。
内容是核心,平台也重要
毫无疑问,不管互联网技术如何发展,内容仍是出版的核心要素。互联网时代并没有改变“内容为王”的出版生存法则。然而,出版社常常又受制于平台运营商。所以,一些出版社萌生开发自己的销售平台的愿望。但一般只会选择在淘宝或微信上开发销售纸书的电子商城,这样开发成本较低。由于版权保护的需要,网上销售的电子书要先加密,读者购买下载后要通过客户端解码后才能阅读。但读者手机的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装太多的应用,所以销售电子书的小平台通常很难生存。但即使是销售纸书的网上微商城,如果没有一定的营销手段,坐等读者来购书,也一样很难经营。但平台有多种,编纂系统是平台,资源库是平台,出版管理系统也是平台。这些平台都是出版转型所必需的。
眼下还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这样的自媒体平台。像罗辑思维、凯叔讲故事等自媒体平台,它们关注细分市场,通过为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创出了一片蓝海。就因为是蓝海市场,一旦成功,别人想进入的门槛很高,很难复制。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很难达到它们现有的市场规模,马太效应会很快把同类小平台淘汰出局。出版社有内容优势,找到某个细分市场的痛点,精心运作,在自媒体平台或许能有所作为,开创出另一片蓝海。
游戏规则变了,营销老套路行不通了
随着图书品种越来越多,读者常常会为选书而纠结,阅读推广显得越发重要。
微信的诞生,使编辑终于有了在图书营销上大展宏图的机会。然而,许多编辑仍延续了老套路——广告进行阅读推广,图书简介和封面是其标配。受众其实并不讨厌有用的广告,许多广告之所以不讨人喜欢,是因为发布者在没有得到受众允许的情况下,向受众展示了他不需要的内容。没允许和不需要,必然扰民了。阅读推广要做得好,需要得到受众的不断转发,转发就像病毒在自我复制,并传播开来。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我们必须提供有价值的东西,它要么有趣,要么有用。内容有趣能留住受众,知识有用则能实现购买。
内容营销是目前常用的手段。内容营销的重点不在书本身,而是为读者解决某个问题,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东西,这些内容本身可能是图书的一部分,图书作为广告植入其中,成为一种衍生服务。它是以读者为中心,而不是以书为中心。
微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社交分享。出于传递信息、显示自我、社交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和宣扬理念的目的,人有分享的喜好,它是一种互利行为。但所谓“好事不出门”,你晒幸福,好友会送上祝福,但不会转发;你晒成绩单,好友会纷纷点赞,也不会转发;你要是发广告,一天一两个尚可,多了就可能被好友屏蔽了。阅读推广就是根据好友或粉丝的阅读偏好和分享习惯,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为有类似偏好的粉丝建群,使精准营销成为可能。
做得好的阅读推广,在线上不断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还在线下举办签名售书、读书会、讲故事等活动等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粉丝数量。但阅读推广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粉丝的总量,而取决于活跃的粉丝量。要使粉丝活跃起来,必须通过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否则再多的粉丝也没用。
刻舟求剑是荒谬的,但如果我们不能应对变化,固步自封,那跟刻舟求剑就没什么区别了。我们要坚守,更要创新,在新生事物面前,付出点学费或走点弯路是正常的,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时间:2017-02-16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