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持续增长,自动化设备不断降价使其经济替代效应显现; 产业升级和政策推动下游3C、汽车、医疗等领域对自动化设备有较强需求。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量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去年9万台的销量已接近全球市场份额的1/3,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数据预测,到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台。
由于国内机器人产业仍不成熟,自主创新、核心零部件仍然脆弱,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低。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机器人仅36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台。预计,2016-2018年世界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年均15%左右,到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超过40万台。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5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0057(台/套),实现了 47%的高速增长,这并不是一个单月的现象:近年来机器人产业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速,今年前五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0.4%。近7年来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一直在以极高的速度扩张。
从2010年到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了5倍多,从2013年以后,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其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从2013年的1/5,到2014年达到1/4,去年则接近1/3。
目前中国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了800多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集中度较低,总体规模较小。同时各地方还有超过40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已出现低端过剩的隐忧。
在为数众多的企业中,九成以上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下,即便是龙头企业沈阳新松,其2015年销售收入也只有16.9亿,这与安川、发那科、ABB等销售收入均为百亿元规模的国际机器人巨头相比,竞争力不足。
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我国工业机器人低的使用密度,使得我国机器人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增量空间。而且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将助推全球市场规模的扩大,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突破关键技术的瓶颈引领世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时间:2017-06-20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