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的未来,未来的出版,看全球最美7家书店怎么说!

出版未来

  你每天会花多少时间来阅读?3分钟、5分钟还是10分钟?是地铁里迅速滑动手机获取资讯的碎片时间,还是闲暇时捧着书本的深度阅读?

  高质量的阅读始终是时代的主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阅读质量、对精神的追求也逐日增长。在数字媒体时代,有人紧跟时代脚步,发展线上媒体,开展电子阅读,有的人在细腻阅读渐渐被网络的快速阅读取代、杂志慢慢转型成为数位内容的今天,仍然有人坚持着纸本的美好、感受纸张的厚度、杂志的重量、文字的温度、编排的节奏。

  无论是充满温度的纸本还是方便快速的线上媒体,都有个共同点,为读者的阅读体验出谋划策。基于此,BranD采访了全球知名书店,包括Do you read me?!、Papercut、言及又、好样vvg、视觉书屋、树德生活馆、G·TAKAYA书店、线上媒体以及知名的设计师读者,我们一起探讨出版、对谈杂志、分享阅读体验。

  “没有人知道我们是否会面对印刷出版物的结束,因为一切都在走向数字化。”

  Do you read me是柏林的文化地标,是名副其实纯粹的杂志店,是柏林(甚至全世界)最好最全的杂志书店,是最特别的书店之一。 这里有来自全世界20多个国家的近千本杂志,涵盖了时尚、设计、艺术、文学、政治、音乐、摄影、建筑和漫画等等。这间以搜罗世界各地的独立杂志为特点的书店,成了独立杂志的重要展示舞台,许多新萌芽的杂志对能够被选入这家书店而倍感荣幸,就像是跨越某种门坎的肯定。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经历了独立出版物的显著增加。这对杂志行业有什么影响?

  当我们开店的时候,市面上已经有一些独立出版物,但人们不能很容易得到,就会有一点迟疑。没有人知道我们是否会面对印刷出版物的结束,因为一切都在走向数字化。然而,我们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出版物,其中一些还是很成功的。

  会不会有一本推动创新的杂志出现呢?

  我认为室内设计杂志Apartamento是成功的。它推动了一种潮流,杂志不必像建筑文摘一样笨重和浮夸。它向其他人证明了,室内设计杂志也能进行创造。当然,也有许多模仿Apartamento内容和视觉方向的,但是Apartamento确确实实引发了一场小革命。

  “在你经常听到‘纸媒已死’的时候,还能够售卖这些新成立的独立杂志已经很幸运了”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北欧第二大城市,这个从未受到战火洗礼的老城区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因其保存完好的历史古貌和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人前来观览,而其中尤为吸引游人的却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的Papercut书店。Papercut是一家专营杂志、电影音乐书籍、DVD、唱片以及设计类杂货的书店。这里收藏的书和杂志都是限量版的,音乐和电影都是经典怀旧的。许多人称Papercut是他们喜欢斯德哥尔摩这座城市的原因之一。

  是在什么时机下成立了Papercut?

  在2008年春天的时候,我们想要开一家理想中的书店,里边有大量的杂志、书籍,还有DVD和CD。

  自从Papercut成立以来,杂志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你经常听到“纸媒已死”的时候,还能够售卖这些新成立的独立杂志已经很幸运了。在我看来,就像KINFOLK、Inventory、谷物、Pure Green、The Travel Almanac、Another Escape 和 Sidetracked等等,这些美丽、精心制作和鼓舞人心的杂志,它们几乎成为了收藏品。

  推荐一本个人喜欢的杂志?

  Paper Light和Odalisque,都值得一看。

  VVG好样

  “出版业会越来越往视觉和题材的特立独行,越具特色和越多媒体素材结合的前卫表现、或更温馨手绘风格和人文,二极化的发展。”

  自1999年,VVG好样从台北出发,渐进式的在城区形成聚落,书店VVG Something[好样本事]被美国知名网站票选为全世界最美20家书店之一,以Heartwarming In VVG Lifestyle Village 获得日本Good Design Best 100奖项,2016年获得Good Design金赏的肯定。目前于南京已开设两店VVG JOY[好样众乐乐]与VVG Chin Chin[好样卿卿],明年将于南京河西区开设一商场,其中一层楼为VVG Village,集结国内外设计/艺术品牌,以及展演空间规划。

  以您的观察来看,时下什么样的杂志才吸引得到读者?

  A, 题材需多元并国际化

  B, 文章内容要言之有物

  C, 美术编辑要大气、简洁,文字、图片、摄影要有质感

  D, 纸质要朴实,环保

  您怎么看待一些杂志复活的现象?现在整体大家对纸媒的关注度上升,譬如国外杂志holiday停刊后又重新出版,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过去优质的杂志,若有强烈的风格,又具时代意义,有复古和怀旧,再加上现代的议题,只要有好的编辑团队,再复活是可期待的。

  您认为未来出版业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出版业会越来越往视觉和题材的特立独行,越具特色和越多媒体素材结合的前卫表现、或更温馨手绘风格和人文,二极化的发展。

  好样选杂志的标准为何?有什么推荐或特别喜欢的杂志呢?

  质感、题材、美编、内容、材质等,都是好样考量的重点。我喜欢的杂志: Kinfolk, Cereal, Vintage , Frankie, Wallpaper, Monocle, Brutus Casa , Paper sky, Pen, Obscura

  言几又

  “无论出版形式如何变化,找到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将其留存下来成为人类共同的财产,是出版业的使命。”

  言几又旨在探索介乎家与写字楼之间的第三种可能。以实体空间为背景,以多元业态背后的话语体系为输出介质,致力于构造一个提供“生活方式体验”的文化磁场。而言几又一直在做的,便是“想读者之未想,行读者之未行”,全面提供书籍、咖啡文化、创意、文创产品以及文艺活动交融而成的场景文化,巧妙地激发读者探索内心潜藏的渴望,温和地引导他们找寻到适合他的私人订制式的某种生活方式。

  以你的观察来看,时下什么样的杂志才吸引到读者?

  有足够深度,能提供观点和视角,带有主张和温度的杂志,不论在任何时代都能吸引读者。尤其在当下的时代,信息的壁垒已经被很大程度上消融,人们不再依靠单一方式获取信息,但恰恰因为信息排山倒海众说纷纭,我们比以往更需要思想上的共鸣者和风向标。这种现状和需求之间的差异,也使得那些始终坚持在内容价值上深耕的杂志得以有一批稳固和精英的读者群体。

  此外,注重阅读体验,有一贯而终的品味标准,又能包罗万象常读常新的“生活提案”式杂志,也很受读者的欢迎。阅读相对轻松,但又有别于“快鸡汤”、“时尚八卦”的浅显,在帮助大众提升品味的同时,又带来美的阅读感受,读这样的杂志与其说是读期刊,不如说是在读一种风格,审阅一种被认可和向往的生活方式。

  你怎么看待一些杂志也复活的现象?

  通过编辑和作者的努力,杂志才可能成为一股流动向前的力量,既包容,也暗藏时代方向,想要知道当下在发生着什么,杂志是很好的选择。事实上快速更新的短阅读这种形式从未停止,只不过载体会受时代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与其说是杂志“复活”,不如说是杂志人顺应时代,找到了自己发力的方式吧。

  你认为,未来出版业将会有什么变化?

  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繁荣,人们的精神追求必然水涨船高,对出版物的要求也不可和过去同日而语,具体到纸质出版物来说的话,具有设计感,注重阅读体验的产品肯定会更受欢迎。无论出版形式如何变化,找到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将其留存下来成为人类共同的财产,是出版业的使命。出版业一定是服务于阅读的,阅读方式变化,出版业应该是这种变化的推动者、跟随者,我们都很乐于见到相对传统的出版业出现更多新的趋势,这才可能真正是一个不会老的行业。

  视觉书屋

  “不论以什么方式 ‘复活 ’,希望它们找到了更加有意思的面对世界和读者的方式。”

  武汉视觉书屋(Vision Books)诞生于1998年,是一家以经营艺术图书为主的独立书店,十几年来一直扎根于湖北美术学院周围,为武汉的艺术家、设计师、艺术院校师生提供了许多艺术养分。2015年开设的分店是一个集书籍、咖啡、展览为一体的复合型空间。它秉持“艺术·人文·思想”的理念,致力于传播艺术阅读文化,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以你的观察来看,时下什么样的杂志才吸引到读者?

  如果“吸引”是指“吸引购买”(而不是在微博/朋友圈赞一下封面和图片),那么答案就是定期、稳定、高质量地为它的受众群体带来他们想看的内容的杂志。

你怎么看待一些杂志也复活的现象?

  很正常,有杂志停刊就有杂志复活。有的杂志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复活”,比如由纸质杂志转为线上杂志等等。不论以什么方式“复活”,希望它们找到了更加有意思的面对世界和读者的方式。

  你认为,未来出版业将会有什么变化?

  预测不到“出版业将会有什么变化”这么宏观的事情。不过非常期待将来能够出现高科技/黑科技公司,能够做出一些惊天动地/惊世骇俗的动作,真正颠覆人们的阅读习惯,顺便能够解决版权的问题。

  shuter books

  “她的精神内核一直在,而当她重新出发,世界就会破涕为笑”

  shuter books,顾名思义,期望为大众打造一个设计文化为主体的精神领地,致力于搜集并引入全球的设计类别书籍,期望为大众提供一个设计书籍最全的阅读空间。shuter books选书涵括设计与艺术、人文社科、生活方式、儿童读本、经典文学与杂志等。期望每一本图书都有如一束光,指向明确地照见你的生活。你来扣门的时候,就给你开门,你来寻找的时候,就寻见心中的旷野。

  以你的观察来看,时下什么样的杂志才吸引到读者?

  有自己态度和立场、不跟风,市场定位明确且时效性并不太强的杂志。

  你怎么看待一些杂志也复活的现象?

  它们从未退场。如果一本杂志停刊,我以为那不是她生命的完结,如果一本杂志复刊,我以为那也不是她浴火重生。因为她所倡导的文化、审美、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等不会因为停刊而消亡,她的精神内核一直在,而当她重新出发,世界就会破涕为笑。

  你认为,未来出版业将会有什么变化?

  纸质书的销售依旧强劲,自版领域日趋繁荣。虚拟阅读值得关注与期待。

  G·TAKAYA书店

  “纸质杂志的“复活”是相对的,杂志会朝着“精品”的方向走,越小众越精致,与人们对精致生活的追求越贴近,越依赖印刷品本身特质的杂志会逐渐占据市场”

  G·TAKAYA书店是TSUTAYA与中国金鹰商场联合打造的一家日式书店。目前有南京、苏州两家店。G·TAKAYA由TSUTAYA设计团队设计,并提供部分商品提案,而书店的运营主体则属于金鹰集团。这里有200多个日本原创品牌,其中包括TSUTAYA限定商品、日本设计师自主品牌等,此外,还有世界知名生活家居品牌,在书籍的环绕下,一个轻松、有趣、文化的休闲和阅读体验空间就此诞生。

  以你的观察来看,时下什么样的杂志才吸引到读者?

  第一种是小众的、制作精美的杂志,比如《Smith Journal》、《Flow》等;第二种是行业内的质量非常高的,比如国内的经济类杂志《第一财经周刊》、日本的设计类杂志《Idea》等。

  你怎么看待一些杂志也复活的现象?

  纸质杂志在全球范围内式微,可能日本是个特例,日本的杂志销量下滑趋势相对较小,这与他们国家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纸质杂志的“复活”是相对的,杂志会朝着“精品”的方向走,越小众越精致,与人们对精致生活的追求越贴近,越依赖印刷品本身特质的杂志会逐渐占据市场,但也是小范围的,它们的印量可能不会太多,只抓住需要它们的人群,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复活”现象吧。

  你认为,未来出版业将会有什么变化?

  在国内,出版业会受到更大程度的制约和不可抗力的干扰。另外,自由出版没有未来。

[时间:2017-08-08  来源:BranD]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