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刷出来的封面和屏幕看到的颜色不一样?

书刊印刷色彩学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千挑万选的封面,为何最终印刷出来的颜色和屏幕上看到的颜色不一样?其实,靠显示器所呈现的画面为标准来选择颜色是不对的。
 
  不同品牌的显示设备的服务对象不同,采用的技术标准及参数不一致,因而呈现出来的颜色会有明显区别。而在实际印刷当中,色彩变化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受印刷设备软硬件的影响,还有主观情绪、人眼感光细胞敏感度、环境、灯光、油墨、承印物等一系列条件的作用。即便是同一批次的印刷产品,也无法保证100%无色差,所以技术再高的印刷人员都无法调试出与显示设备一致的颜色。下面给大家整理几点简单的色彩学原理。
 
  印刷品与显示器的呈色原理。印刷是通过色料三原色(即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简称CMYK)四种不同颜色油墨的叠印,以减色法来呈色的,而显示器是通过色光三原色(即红光、绿光、蓝光,简称RGB),以加色法来呈色的。前者是无光源的物体反射光到人眼,而后者是发光体直接折射光到人眼。
 
  色域,即色彩空间。通俗地讲,色域就是显示器、油墨、某种色彩模式等所能表现出来的颜色范围。从这点来看,RGB模式的色域比CMYK模式的色域大(实际印刷中,印刷油墨能表现出的颜色范围则更小),当设计的色值超过色域,表现出来的颜色便会偏色。
 
  色彩工作空间。色彩工作空间代表当前操作环境下的色彩标准,如“sRGB,Adobe RGB”等等,几乎每款图像处理软件都能设置自己的色彩工作空间。在同一台设备上,用不同软件打开同一个文件,会因为软件的色彩工作环境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
 
  油墨。油墨的主要成分是颜料颗粒、连结料和辅助剂。它依靠纸张的毛细管作用,通过橡皮布或其它方式的转移,将颜料颗粒及连结料等物质渗透到纸张当中,并经由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图像。在这个过程中,油墨的干燥速度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印刷出来的文件会因为印刷的先后顺序而出现不同的阶调变化。
 
  由于不同纸张有不同的色相、平滑度、白度、吸墨性、光泽度等,其颜色还原能力也就有所不同,仅简要介绍三种。
 
  平滑度 平滑度是指纸张表面的平整、均匀与光滑程度。平滑度影响到油墨转移率,平滑度高的纸张由于比较“紧”,纸张纤维空隙密,渗透到纸张当中的墨量小,表面附着油墨就多,且油墨能够在墨量较少时就与纸张表面充分接触,因此印出来的图文色彩就会更加鲜艳,层次更加丰富,反之则颜色更加暗淡。一般来讲,平滑度高的纸张要求的印刷压力、用墨量更低,挂网线数更多。
 
  白度 白度影响到纸张对光的反射率,白度高的纸张反射率高,人眼可捕捉到的色光多,会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颜色。然而白度并非越高越好,白度过高的纸张一般是通过添加荧光漂白剂以达到“增白”效果,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会对人眼造成伤害。因此我们强调的是,在合适的范围里面,白度高的纸张对颜色的还原度较好,颜色较为鲜艳,而白度低的纸张则显得颜色更加暗淡。
 
  吸墨性 吸墨性指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大小。纸张吸墨性过强会使油墨被吸入过多,表面形成的墨层厚度太薄,导致色彩饱和度不够,颜色暗淡,同时,油墨中的连结料会更“抢先”渗透到纸张纤维空隙中(连结料颗粒远小于颜料颗粒),最终导致纸张表面附着过多颜料颗粒,发生“粉化”现象。吸墨性太弱的纸张油墨渗透速度慢,不仅会引起纸张背面蹭脏现象,影响图文印刷效果,也会因为油墨干燥速度慢而影响印刷效率。因此,选择吸墨性适宜的纸张,也是影响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
 
  印刷色彩学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课程,以上所述仅是皮毛,其中的奥妙和精髓恐怕三年五载也说不完,只有在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当中,才能逐渐掌握其规律及品性,可谓任重而道远。

[时间:2021-03-23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