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刷企业落实《印刷业数字化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与思考(一)——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革新驱动和市场消费趋势的深刻变革,我国印刷业数字化改革正在全面推进。6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印刷业数字化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未来三年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旨在加快发展数智绿色融合印刷业新质生产力。
 
  为深入了解上海市印刷企业对《计划》的响应与落地情况,探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近日,《印刷杂志》编辑部采访了上海多家代表性印刷企业的管理者。受访企业代表以《计划》为行动纲领,从关键技术攻关、智能工厂建设、梯次发展架构设计、数字化人才培养等维度谈了自身的实践与思考,以期为印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样本和发展思路。
 
  一、各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在《计划》重点任务指引下,未来三年如何突破传统生产瓶颈
 
  《计划》重点任务要求:(一)实施印刷业数字化能力评估工程、(二)实施印刷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工程、(三)实施印刷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工程。
 
  上海印刷集团: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印刷集团”)是上海宣传系统国资集团性企业,现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其是首批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首批“绿色印刷”认证企业、国家新闻出版先进单位、全国印刷百强企业,荣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先进出版单位奖”等荣誉称号,也是上海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综合印刷服务供应商。上海印刷集团拥有历史悠久的中华、商务、新华、美术等十余家印刷企业,通过多轮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建立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产品核心竞争力品牌,为探索转型升级途径还组建了新兴文化服务品牌。
 
  近年来,上海印刷集团始终紧跟印刷产业发展的前沿趋势,聚焦出版印刷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并创新发展数字印刷技术。上海印刷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夏连峰表示,目前,集团已成功构建了数字印刷三级产能体系,形成批量化按需印刷与个性化按需印刷相融合的新业态,全面覆盖从单本印刷到大批量印刷的多样化需求。他进一步指出,为顺应印刷业务结构变化的趋势,上海印刷集团从整体战略出发,重新规划并设计了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将ERP、MES、BIP、WMS、AGV等数字化软件进行集成管理,初步实现生产和经营数据的无缝共享与整合。这一举措不仅确保了数字化管理系统与企业整体目标和业务流程的高度匹配,还显著提升了企业管理的协同优化水平。此外,集团还完成了印刷色彩管理场景应用建设、按需印刷系统智能应用场景的搭建,传统平版印刷获得了C9认证标准,并引进了CGS ORIS PressMatch色彩管理软件,以确保传统印刷产品与按需印刷产品在色彩还原上的一致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新时代出版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上海印刷集团作为老牌出版印刷企业,是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夏连峰称,未来几年,上海印刷集团还将对标《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中“建设长三角印刷业数字化发展先行区”目标,以及《计划》中“数据驱动、数字贯通、数智赋能”的要求,在印刷设备更新、印刷管理升级和印刷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级,努力成为上海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他强调,在“十五五”时期,上海印刷集团将进一步加速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的深度融合。在传统印刷生产流程端,增加数码印刷单元模块,实现POD按需印刷与传统印刷的统一协调、配置和生产资源调配,从而充分发挥按需印刷的优势,持续优化数字印刷管理运营体系建设。
 
  二、《计划》提出三方面推动应用场景落地,各企业应如何分步骤推进
 
  《计划》在实施印刷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工程中提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广一批创新实践案例、完善一批数字化标准规范。
 
  上海印刷集团:夏连峰透露,上海印刷集团近期结合自身硬件配置现状及数字化应用水平,正在编制《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规划(2025—2027)》,通过对比行业内应用相对成熟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运营软硬件配置,组织实施设备技术改造升级和数字化管理软件系统完善优化。第一阶段为“夯实基础、重点突破”,计划用近两年时间解决企业最紧迫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瓶颈,搭建基础数字化平台,推动企业内部数据贯通和数字化生产。第二阶段为“深化应用、协同增效”,计划用三年时间扩大数字化系统覆盖范围,深化系统应用,实现初步协同,重点完成三级产能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企业数据驱动决策能力和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体系的软件管理系统生态。第三阶段为“融合创新、生态构建”,计划用三年时间推动数字印刷与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构建数智工厂基础上,拓展印刷服务数字化运营生态,同时积极对接政府监管部门,形成完成的数字化贯通体系。
 
  三、《计划》提出的梯次发展体系,将对提升行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和缩小企业差距等方面产生哪些影响
 
  《计划》要求,到2027年,推动形成骨干特色企业迭代领跑、规上企业稳盘升级、中小企业分步递进的印刷业数字化贯通体系。
 
  上海印刷集团:夏连峰认为,《计划》为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印刷企业设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旨在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和协同发展,为印刷业高质量发展破除障碍、增添活力。他表示,当前的大部分规上印刷企业正在加速布局生产管理数字化建设,通过管理软件升级、设备自动化升级改造等途径,辅以智能化质量管控和生产配套设备配置,优化管理流程。《计划》提出的梯次发展路径对印刷企业夯实基础、协同创新和变革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骨干企业将在印刷数字化技术革新、工序标准制定、智能工厂建设等行业前沿技术领域发挥优势、迭代领跑;规上企业将解决自身发展壁垒,对数字化印刷技术进行改造优化,进一步巩固竞争力、稳盘跃升,努力成为区域板块或细分领域的领头企业;中小企业则将分步递进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降低门槛、搭建平台,扶持中小企业保生产、谋发展。
 
  四、基于《计划》重构的行业价值网络战略蓝图,企业需把握哪些数字化趋势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计划》旨在以数字化能力评估为基础,以数字化创新应用为驱动,以数字化管理服务为支撑,构建“评估牵引—创新突破—服务护航”三位一体的印刷业数字化赋能体系,加快发展数智绿色融合印刷业新质生产力。
 
  上海印刷集团:印刷数字化贯通体系建设是实现印刷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关键,其推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产业链协同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夏连峰看来,202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印刷业数字化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是中国印刷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标志着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式被纳入国家层面的系统性规划。该方案在按需印刷、印刷智能制造、智慧监管服务等三个领域探索落实印刷业数字化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目标是逐步探索构建数字化贯通的印刷产业新体系。截至2024年底,已经形成一系列改革试点成果。
 
  夏连峰指出,结合《计划》要求,以及2024年初发布的《印刷企业综合能力评价分级要求》,印刷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通过集成供应链、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环节,支持企业的决策制定和业务增长。印刷数字化贯通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建设目标和路径,再根据数字化转型的需要,调整组织架构,培养员工的数字化意识。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消除瓶颈和冗余环节,同时注重系统建设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印刷企业还需紧跟现代印刷技术设备工艺的发展潮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印制装备更新规划,通过设备更新逐步消除数字化贯通中硬件设备的代差。此外,企业要做好印刷数字化时代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特别是数字化领军人才,以满足数字化贯通时期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时间:2025-07-28  来源:印刷杂志]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