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一路成长

苹果,一路成长

  很快的,2005年已走过一半的光阴,世界上第一台苹果电脑,也走过了它三十岁的生日。从三十年前,在乔布斯的卧室中,乔布斯和沃兹涅克开始开发出第一台苹果电脑开始,苹果电脑便为人类带来了全新的“个人电脑”的概念,它在过去30年的成长经历,即是PC业的风雨兼程的历史写照。据苹果计算机公司自我介绍说:自1977年苹果公司成立至今,该公司的专利申请是5576件,2003年是392件;商标申请是7568件。2004年是411件;商标申请是7568件。
它善于革自己的命,或许这就是Apple的不同“凡”响。它成就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图像操作系统Panther、40G大容量的iPod播放器、历史上最强大处理能力的G5。它更是因成功地在免费音乐文化交换和收费的音乐订购服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iTunes音乐店,而获选为《时代》2003年度最酷发明。Apple过得丰富,却依旧“我行我素,睥睨群雄”。

  品牌创意

       

  苹果公司是一家电脑公司,它避开了诸如微型计算机公司、国际电脑等时髦但却人人都会想到的名字,而选择一只被咬过的苹果作为商标图案,取名苹果。此商标向世人宣告苹果公司这样一个商标创意:他们不想把计算机神圣化、偶像化,要计算机为人带来快感和乐趣,而不是恐惧。这一创意表达了品牌的理想和目标,与计算机科学的宗旨不谋而合。立意奇特,具有深刻的品牌内涵

  1984年1月24日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一天苹果电脑发布了全新的Macintosh(简称Mac)。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与当时采用DOS命令行纯文本用户界面的IBM PC形成了鲜明的对照。Macintosh的出现引发了一场计算机世界的革命。

  企业文化




  苹果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价值观。

  自白手起家,小小的苹果电脑便在技术领域内引发两次变革,迫使包括IBM和微软在内的每一家电脑公司都加入它开启的新潮流。不仅是勇于创新,事实上,公司一直是我行我素,冒高风险,甚至反主潮流。公司的信条是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使公司能够推出令广大用户喜爱的Macintosh电脑,开鼠标定位器和图像表示法的风气之先。公司也一直以这种独创精神为骄傲。在其创办初期,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而且正是这种价值观造就了苹果的成功。

  苹果的贡献

  ◆ 电子试算表                 ◆ 点对点文件共享

  ◆ 图形界面系统                ◆ 桌面排版

  ◆ 鼠标和3.5软驱               ◆ Postscript 打印技术

  ◆ 远程拨号连接                ◆ 火线技术(IEEE 1394)

  ◆ 液晶显示器                 ◆ 掌上电脑(PDA)

  ◆ 即插即用                  ◆ 内置网络、内置网卡、CD-ROM

  历史回顾

   “用鼠标操纵的图形用户界面,通用的硬件标准,仍在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以及超酷的外形”,这些让人痴迷的特色成了苹果电脑代名词。毫无疑问,苹果电脑的出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早期“个人电脑”的发展变化;当然,PC业革命式的发展也导致了苹果电脑的兴衰成败。

  发展初期

  沃恩·莱伯恩曾在1978年至1982年参与微软公司的产品开发,后来又在Lotus和赛门铁克公司担任执行官,他亲身经历了苹果电脑的发展的初期阶段。

  莱伯恩以及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指出,苹果电脑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把许多有价值的发明,转化到实际应用领域,例如“图形界面、激光打印机、鼠标,甚至包括从施乐公司‘抄袭’过来的图标”。

  如果把上述发明都归功于苹果公司,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正是苹果电脑特别看重这些发明,并把它们推向了市场。

  “苹果电脑对PC的两大贡献是:图形界面和用鼠标操纵电脑。”IT业的老将吉姆·本杰明说,“在那之前,PC操作完全是基于文字界面的。”

   一路走来

  苹果电脑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仅仅强调“特色”,更注意实际的商业价值,例如3.5寸硬盘和网络的引入,改变了电脑的运算模式。

  “苹果电脑开始使用3.5寸硬盘之后,这种电脑构架模式才逐渐流行起来。”LapLink公司的创始人马克·爱普雷称,“苹果电脑也是网络概念的早期倡导者之一。”

  菲利普·卡恩曾是苹果电脑的一名开发工程师,后来担任了宝兰软件公司(Borland)的CEO,目前在一家无线产品开发公司担任CEO。

  卡恩评价说:“苹果电脑教给PC业如何打造简单易用、稳定可靠的电脑;PC业也让苹果电脑学会如何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电脑’。”

  苹果与微软

  许多IT业老臣们都认为,苹果电脑图形交互界面的应用,深深刺激了微软公司,甚至在某种程度帮助微软完成了今天的霸业。

  在1984年,众多软件公司决定支持苹果电脑的图形界面,但是只有微软公司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最多。微软公司为苹果电脑量向打造了最早的“电子表格Excel”以及字处理软件Word;此外,微软还在苹果电脑平台上开发过Multiplan、File等软件。

  “苹果电脑的许多发明,成就了微软公司的辉煌业绩。”莱伯恩说,“微软统治当今软件业的根本原因,并不完全是Windows产品,而是它致力于开发图形界面的坚定决心——尽管苹果电脑的起步更早。”

   微软公司对上述观点不置可否,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出该公司对苹果电脑的尊重:“苹果人的发明创新精神有目共睹。当初我们开发Excel软件时,只是为了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但是我们并没有预料到后来它的发展成就(如此惊人)。”

   关键之时

  巴巴拉·克洛兹在1984年曾经担任苹果公司的公关经理,他为苹果电脑写下最早也是最有的名宣传标语:“我们的电脑为普通人打造。”

  “苹果电脑向PC业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电脑是为了满足普通人的需要,而不是纯粹的科学计算。”克洛兹说,“那时许多复杂的东西,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这是电脑平民化的结果。”

  苹果电脑最早的开发人员们,互相鼓励称“我们正在从事改变世界的工作”,那种近似宗教狂热的工作精神,彻底改变了电脑行业的传统模式。

  正是在1984年,苹果电脑通过在“美国职业棒球联盟杯”上做广告,使得它变得家喻户晓。这种创新之举,甚至影响了美国广告界的思维模式:当年苹果电脑发布广告的体育场,现成已经成为新产品上市的热门竞技场.

[NextPage]

 

  苹果·印刷

  苹果电脑为印刷业带来了新生。它最早引入了“桌面排版系统”和“多媒体计算”的概念,让人类摆脱了“事件驱动”和“菜单控制”的初级阶段。

  “桌面排版系统”的发明,使得印刷业获得了新生,这是苹果电脑的辉煌贡献之一。约翰·斯卡尔参与了该发明诞生的全过程,他回忆说

:  “1995年中期,我被任命开发激光打印机的发展潜能。我们找到了最优秀的程序员,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开发出了革命性的软件产品,即PageMaker。该软件首先应用于苹果电脑中,然后才有Windows版。后来,Adobe公司买下了PageMaker的版权。”

  “当它问世时,人们对它并不感兴趣。”斯卡尔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这是极具创意的发明,它可能给苹果电脑带来很多发展机遇。但是,柯达公司当时认为它不过是个‘玩具’。”



  2003年10月29日到11月1日,在中国国际全印展上,苹果电脑公司作为印刷领域的领导者携全新专业设计印刷全面解决方案参加这个中国印刷业的行业盛会。

  苹果电脑长期以来已经成为印刷行业印前应用的标准操作平台,也是行业内各种领先桌面出版应用软件和方案的首选平台。苹果电脑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同提供了整套的印刷解决方案,并十分注重中文化支持和本地化服务,竭力满足中国用户需求。位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3E11的苹果展台分为6个大区,分别为苹果桌面出版创意解决方案、苹果桌面出版网络系统解决方案、苹果色彩管理解决方案、苹果输出和数码打样解决方案、苹果印前管理系统及苹果剧场和用户体验区。

   2004年3月,苹果推出了“苹果开发集(ADC)参考库”,这是苹果技术资源的大荟萃,其中包括文献、技术说明、样本代码、技术问答和版本说明。

  这个新的开发商支持工具丰富了苹果的技术资料和样本代码知识库。重要的资源还包括入门说明文档、API参考和相关主题之间的横向参照。

  苹果公司介绍道:“我们把所有这些文件汇聚一堂,是为了让开发者能够快速方便地查找他们所需的信息,以便制作出更棒的产品。这个参考库设计得很是直截了当,可拿来就用。”

  2004年3月16日--19日,于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苹果电脑经销商和苹果开发商会员展出了以苹果电脑 Xserve为核心平台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它是专门针对中国印刷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而开发的,集文件服务、网络服务、智能化的印前文件管理服务和业务系统管理于一体。“资产管理是在过去的5年中随着工艺技术的数字化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个新方向,它将继续发展下去。如果印刷企业能够理解这一点,他们将从中受益,好像以前那些率先采用桌面出版系统的公司一样。如果对此置若罔闻,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2004年5月14日下午,苹果公司在上海华亭宾馆组织了一次面向专业人士的色彩管理知识讲座,国际著名色彩管理大师Kevin O'Connor先生就色彩管理的过程及核心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在摄影、设计、广告、印刷出版领域,色彩的管理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设计师、摄影师以及专业印刷人士都希望尽其所能拿出上乘之作,色彩管理的好坏,常常成为作品成败、经营盈亏、是否留住客户的决定因素。为了降低错误率,提升客户满意度,确保屏幕所见的颜色和最终输出效果相一致变得非常重要。

  以前摄影师们更多依赖于传统方式来冲洗胶片,并希望控制颜色的准确度,保证他们的拍摄质量,然而,数码工作方式则使他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控制权。摄影师们通过自己调整和加工颜色,来更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而非依赖于洗印厂。

  在印刷业,设计师们往往依赖于服务提供商(打样中心、印刷厂)来形成最终的颜色效果,并且需要同时在屏幕和桌面打印校样中向客户展示最后的印刷效果。现在,借助于苹果电脑Mac OS X上的ColorSync系统,摄影师、设计者以及印刷专家就可以对其色彩进行控制,一切尽在掌握中。

   2004年7月15-17日,苹果电脑公司以大面积参加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举办的科印国际高新技术展览会。展示主题包括“苹果出版创意”、“设计就是力量”、“数字流程中的色彩管理”及“文件服务器及资产管理”等多项内容。本次展览会得到了德鲁巴举办方——德国杜塞尔多夫展览机构的大力支持,云集印前、印刷领域知名厂商展示德鲁巴最新技术,特别是与数码印刷和CTP技术有关的展品,更是规模空前。

   我们熟悉的汉仪公司也在此次展会上发布运行在苹果Mac OS X上的最新字库

  2005年3月9日,旨在制定和普及下一代光盘规格“蓝光光盘(Blu-ray Disc)”的蓝光光盘协会(BDA,Blu-ray Disc Association)宣布,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已经成为该协会董事会成员(Board of Directors)。这是该组织在“CeBIT 2005”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董事会成员对BDA的活动具有最终决定权,苹果公司今后将做为BDA的核心成员参与制订蓝光光盘标准。

  苹果公司加入蓝光光盘阵营,是在韩国济州岛召开的董事会成员会议上通过的。随着苹果公司的加盟,BDA的董事会成员达到16家。对此,苹果公司CEO史蒂文·乔布斯(Steve Jobs)对此表示,为了加快向消费者推广高清晰内容,很高兴加盟BDA。“用户已经开始使用苹果公司影像编辑软件制作高清晰度内容了,他们渴望得到能够自行把这些内容刻到光盘上的手段”。

   16家BDA董事会成员如下: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美国戴尔公司、美国惠普公司、日本日立制作所、韩国LG电子公司、日本三菱电机、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日本先锋、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日本夏普、日本索尼、日本TDK、法国汤姆逊(Thomson)公司、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Twentieth Century Fox)公司、美国沃特迪斯尼电影电视公司(Walt Disney Pictures and Television)。

  作为国际化品牌的苹果,能够有今天在印刷界如此辉煌的成就,靠的是苹果人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向上的精神。在进入崭新世纪的今天,苹果更是以他优质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全新的产品,人性化的设计,多方位的视角向全世界展示其实力。我们期待着在新千年里,苹果将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立志纵深发展,将苹果打造为世界印刷行业最具实力的品牌公司。

[时间:2007-02-28  作者:林伶  来源:本站原创]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