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技术基础及理论(六)——补色及其应用


  当两个色光混合成白色色光时,则将这两个色光的主波长定义为互补波长,但在不同光源下互补色的主波长是会有所不同的;在色度图上,任何通过光源的直线,其对光谱轨迹所截的任两点波长即为相对应的互补波长,而这一对互补波长的光称为互补色。在自然界中每一种颜色都有其主波长,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应的互补波长和互补色。但是其中在色度图上属于绿色光谱波长(493-567nm)的色光,却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互补波长,这是因为此一范围波长的色光互补色是洋红色系的颜色,而洋红色系的颜色在光谱色度图中并不存在这些颜色的单色光,它们是红光和蓝光的混合色光,所以在色度图上并无法找到绿色光谱波长(493-567nm)色光的互补色波长,对于这些洋红色的颜色称之为谱外色。

  在观察颜色的时候,补色会随时随地的跟着主色的出现而产生,这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的疲劳程度或是错觉有关。当人们注视色彩的时候,视觉范围内的各种颜色的色光便刺激视网膜上的锥状感光细胞,而产生所看到的色彩;但是视网膜上的锥状感光细胞一直受到同一色光刺激后,便会有刺激疲劳现象产生,形成互补色。另外我们都知道环境色是影响物体色的因素之一,而环境色对物体颜色,最主要的影响是环境色和物体色的对比现象,引起物体色的变化。例如:将洋红色与绿色并列,会显示出洋红色的更红、绿色的更绿,这是因为在洋红色与绿沟彼此交接的边缘分别引发其互补色绿色和洋红色,所以加强了各别色彩的颜色,产生洋红色更红、绿色更绿的现象。由于颜色对比使得每一个颜色在自己的周围产生与自身颜色色相相反的对立色,此一对立色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视觉上的错觉造成的补色。就像黑色和白色单独存在时,并不会显得白的很白、黑的很黑,但是如果将两者放在一起,就会有白的很白、黑白很黑的现象,这就是对比作用引起的错觉。

  补色理论在色彩的应用上,其互补色混合有两种情形:一种为加色法,其互补色混合结果为白色;另一种为减色法,其互补色混合结果为近似的黑色。前者为色光混合,后者为色料混合;另外对于彩色印刷复制而言,补色理论亦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印刷上的彩色复制可说是一种颜色的“分解”与“合成”的过程,任何一张彩色影像,不论其色彩如何繁杂,层次多么丰富,从色彩科学的观点上来看,其影像上每一个点的颜色都是可以用三原色光以一定比例的成分色光来加以组合。所以颜色的“分解”说是利用照相分色、电子分色技术,把影像上各点的颜色以三原色光滤色镜,将颜色加以分解开来,并经过色光RGB及色料CMY转换后,形成各自独立的单色影像;而颜色的“合成”则是将分解所得到的各自独立单色影像制成印刷用版,再通过印刷的方式将原稿上的影像色彩加以重现。在整个彩色复制过程中,无论是照相分色,还是电子分色都须要应用补色理论,所以补色理论在印刷彩色复制技术的应用上,可说是一项相当重要的理论。

[时间:2001-02-23  作者:研究发展组 张世昌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