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印刷

    很少人把战争与印刷联想在一起,但事实却证明两者关系非同一般,特别是现代化战争。当然这里不能把一切战争都与印刷联系起来,选择几次经历过的战争来漫话一番与印刷的关系,确实很有意思。

 

    先说说太平洋战争。当时已被在中国战场上拖得筋疲力尽的日本战争机器,穷兵黩武自不量力地于1941128向英美荷等国宣战,引发了以海空军为主力的太平洋战争。

 

    那时我正在日本东京的中学校念书,在学校的课程中,特地加进了军事教练,义务劳动。经常性的空袭,无法安心学习,物资匮乏到了极限。纸张异常缺乏,笔记本买不到,墨水也不容易买到,生活完全处在配给体制下。到点心店去买糖果,都得自带包装。无疑彩色印刷品已经从身边消失了。生活环境中突然间成了黑白世界。到了福田的书店街去买书也得带几本旧书去交换,因为纸张太缺乏了。尽管是这种情况,但日本的军政府除了有计划地消耗军用物资外,肯花钱的地方就是印刷品。当时是清一色的黑白印刷,绝大部分的印刷品是为宣传战争服务的。大街小巷,甚至于所有车站,贴满对开或四开大小的黑白宣传画。当时柯式印刷还没普及,主要是靠铅印或那时还叫苯胺印刷来印的,宣传的内容主要有「为了日本的生存,必须突破ABCD封锁」,A指美国,B指英国,C指中国,D指荷兰。言论管制极严,谁反对战争,就会被说成叛国。当然印刷也受到管制,宣传画也是二三天一换,随着战争的进展,内容也不一样,在这方面耗尽了纸张和印刷力量。到了村镇一级的管辖,正规的印刷力量因财力、物力安排不上,一时间誊写版印刷盛行起来,500份以内的宣传材料,几乎是依靠誊印来解决。

 

    到我进入大学后,忽然说英语是敌国性质的语言,学了就会当间谍,于是一下子改学德语,这样逼使印刷厂大量地赶印德语教材和课本,就这样印刷厂忙了好一阵子。

 

    在一切物力为了战争的动员下,绝大部分纸张也都转到了印刷厂,用来负责印制宣传战争的宣传画和传单,耗量比较大的还是中小学的历史和语文课本,还有报纸。

 

打了39个月的太平洋战争终于在194586,以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告结束了,翻开这段历史,看看印刷业究竟起了甚么作用,确实耐人寻味。

    姑且把笔头转到解放后的鸭绿江畔,刚刚建国还不到两年的朝鲜,由于执政者的判断失误,于1950625引发了朝鲜战争。四个月后中国政府逼于当时的政治形势需要,派遣了志愿军,在军队、军用物资、生活资料过江的同时,大量的宣传品也要过江,当时以铅印为主力的印刷厂忙了好长一段时间赶印抗美援朝的小册子,数以百万计的宣传单和朝鲜语会话集都需要及时印制出来,在朝鲜国内,由于战火蔓延,物资不能及时到位,印刷厂基本无法正常运转,虽然时而印一些宣传单,但数量有限,绝大部分印刷品,如小学课本、大开的宣传画等都依靠东北地区的印刷厂来解决。在朝鲜国内却宣布对印发反战传单的人一律逮捕,足见一些小印刷作坊还在活跃。

 

    打了三年的战争,终于在19537月停了下来,耗去的印刷力量无法计算。尽管当时是铅印为主力,但由苯胺印刷的彩色包装印刷品到处可见,曾经见到朝鲜的画报,还是双色版印的,估计也是东北的印刷厂帮助印的。这些事实说明,尽管战争打得火热,有不少事不得不停下来,但作为服务业的印刷厂却停不下来,只要纸张到位,会依然开工。

 

    再来把眼光从北方移到南方。世界上无论哪一次战争都离不了美国,过去到现在都如此。1961年夏爆发了美军参加的越南战争,此时,物资已不是那么缺乏了,柯式印刷也兴起来了,所以彩色的战争宣传品到处都是,特别是由美国印制的宣传战争的画报引人注目。当时尽管标榜民主,但对关于战争的言论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据传那时美国有一位有良知的新闻报道记者,据实报道了战争的真相,受到舆论管制,当时南越由于遍地战火,印刷业凋落,许多宣传品都依靠美国、日本的印刷业来完成。

 

    姑且引用一段插曲,在越南战争当时的美国国防长官麦克纳拉马,在战争结束后过了10年左右访问了越南,与越南的军司令官宽?扎布见了面,会谈中双方开诚布公地谈了些真情,双方都对曾经发生过的通讯罅隙感到惊讶。会谈后分手时,宽?扎布问麦克纳拉马:「你是甚么时候才意识到有那么严重的错误报道的?」,麦克纳拉马回答说:「只是适才听了你讲的话后才明白的。」这段谈话说明了在战争期间,印刷业在言论封杀的情况下,起到了谬误传媒的作用。

 

    据悉,十二年前爆发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在199082,伊拉克侵入科威特后同年的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对伊拉克进行军事干涉,以美国的54万大军为首的28国组成的多国部队于1991117发起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作战,战争打了不到两个月,伊拉克就宣布停战。

 

    战后的总结会上,军方认为战争的迅速取胜,与握有130余万人的印刷业有一定关系。当时美军为了向伊拉克境内投放揭露伊拉克政权的专制霸道,号召伊拉克人民反对独裁,鼓动伊人民造反等内容的宣传单,以4开和大16开大小的为多数。因为柯式印刷已经普及,几乎都是柯式,有的还是彩色印刷。军方向印刷业的订货总量达到3亿万张,并且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个印刷速度与美国的印刷业的分工组织,效率之高是分不开的。事后用一句话概括说「纸弹的力量超出了炸弹的力量」。数以万张的宣传单,用的纸张有的是道林纸,印得又好,所以一批批地从飞机上投放下去,非但不被伊人民拒收,反而大家竞相抢拾,确实起到了瓦解军心,民众厌战的作用。这可以说,印刷业生产的纸弹妙用之处。

 

    再从2003320发生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来看,伊拉克虽然地处远方,但每天印刷出来的纸媒体报道的消息,正好比近在眼前。这次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政府的预算是1200亿美元。吸取了上次战争中纸弹所起到的作用,决定拨出几亿美元支付印刷业来生产纸弹。

 

    果然在开战前,大批订单交到印刷企业中,所以战争伊始,在掌握有利的制空权条件下,第一周内就向伊拉克境内投放了4500万枚宣传单。传单中的内容,除了号召推翻萨达姆政权,战后如何重建和平生活,鼓动士兵造反有功等之外,印刷精美的传单还提出士兵起义有奖,反萨有奖,以传单为凭可获奖,所以每次飞机投放传单,人们就积极拾抢,真正起到了瓦解军心的作用。所以美军在这次战争中并没有使用多少新式武器,只用了一个月时间结束了战争,不可谓不快。

 

    要知道在沙漠中驶进的一台战车价值350万美元,和柯式印刷轮转机一台的价格差不多,一架新式战机约为3亿美元,相比之下,投入几亿美元来生产纸弹,既便宜又很有效,出现伊军开小差,下级军官与上级失去联系,指挥失调,造成「伊军主力蒸发」之说。

 

    大量的纸弹也收买了伊拉克北方的库尔德族人和反对萨达姆的什叶派人士,印刷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在对伊战争结束后的今天,在重建的过程中,大量的文化印刷品,阿英对照的各种外语教材,工业生产技术科普书籍,也需在美国印刷好后运往伊拉克,战争确实给部分的印刷企业带来意外的收入。

[时间:2006-04-04  作者:丁一]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