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是否正在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与美国商会上海分会所做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将中国作为其全球供应链中一环的公司远比那些在华急功近利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具体来说,那些在战略上既将中国视为新兴市场又将其视为廉价劳力和资源市场并将两者整合的公司要比那些单一寻求两者之一的公司谋取更大的利润。其中以寻求资源和销售战略为目标的公司报告显示,上述公司的平均利润率要比仅寻求单一目标的公司高2/3(前者为29.6%,后者为17.8%)。

  在一份名为《2007-2008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年度研究报告里,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人民币的升值和员工工资的提高给制造业带来的压力以外,错误的经营方法和对中国市场、资源、劳动力和产品的利用失败也将导致制造业经营利润的下降。

  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副总裁何德高(Ronald Haddock)说:“近几十年来,外国在华跨国企业的制造业理念亟待调整,中国货币结构的变化和成本的上涨使跨国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操作方式和感知中国在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了产品和商业模式革新的主要推动力。我们已经深切体会到了全球化的作用以及中国角色的变化。”

  一半以上接受调查的在华外商独资或投资企业认为,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丧失。有接近五分之一接受调查的外国在华制造业企业希望能够寻找到中国以外的新市场或将在中国的制造业务扩展到其他国家,例如:越南和印度等。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还能找到很多重要的发现:

  经营管理是一个问题:有四分之三的外国在华企业目前缺乏基本的最佳策略,其中包括将出口平台与向国内市场渗透的双重功整合在一起。只有11%的受调查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了综合性的计划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和物料需求计划(MRP)系统等。更糟糕的是——只有7 %的企业——采用了分析库存计算工具和流程,而且,只有4%接受调查的企业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采用了最佳策略。[next]

  中国低成本优势日趋下降:一半以上(54%)的企业认为与其他低成本的国家相比,中国正在失去自己的竞争力。70%受调查的公司认为人民币升值是造成中国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52%的公司则认为薪酬上涨是主要原因。白领和蓝领的工资分别提高9.1%和7.6%。价格上涨以及中国在基础设施、环境与贸易、技术转移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方面滞后于国际标准;留住员工也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33%的公司认为其是造成竞争力滑坡的原因。

  在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时,中国在经营管理等多个环节上都落后于国际标准,其中最
主要的就是在物流基础设施、贸易环境、获取技术的渠道、管理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外国企业开始着眼于印度和越南:17%(五分之一)的企业表示,他们已经计划将一部分设在中国的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有88%的企业表示,虽然他们刚开始认为中国是成本最低的劳动力市场,但后来却发现越南和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和税收似乎更低,而且更具有竞争性。其中,有63%的企业认为越南是对中国挑战最大的一个国家,另有37%的企业认为印度是除中国外的第一选择。在受调查者为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打分时,中国仅仅得到3.7分(总分为5分),这表明:中国享有低成本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无论如何,其他国家在市场潜力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是与中国有一定距离的。

  大多数企业仍然选择留在中国:虽然中国的经营成本在不断上升,但仍有83%的企业表示愿意留在中国,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是促使78%的企业留在中国的主要原因,还有39%的企业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留下,是因为不愿意再去建立一个新的供应链了。

  美国商会上海分会的主席傅丝德(Brenda Foster)女士说:“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市场的深入改革,动态而又极具挑战性的商业环境,将继续给制造业施加压力。它们必须不断致力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并对自己在中国的策略和投资计划投入更多的资源。”

[时间:2008-04-18  作者:必胜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