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胶印的特点
胶印与其它印刷方式不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印版的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其印刷原理就是借助油墨和水难以相溶以及印版对水和油墨的选择性吸收的原理,因此,在印刷过程中必须用水辊和墨辊往印版上交替地上水和上墨。
二胶印中的乳化现象
油和水不相窜是自然规律,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力以及两者之间存在力的差别所致。胶印中所使用的水斗溶液并非纯粹的水,而是溶解了一定含量的溶质,如2080,阿拉伯树胶,酒精,羧甲基纤维素C,M,C等和亲水胶体的水溶液。同样,所使用的油墨也并非纯粹的油墨,它除了联结料以外,还有顔料,填料,催干剂,冲淡剂等。两者中均含有各种各样的表面活性剂,从而促进了油墨和水的乳化,何况在印刷过程中,车间环境温度的变化,印刷速度,机械速度的碾压等影响,“油”和“水”的不相溶只能是相对的,而微量或少量的乳化倒是经常发生的。
油墨的乳化会给印刷作业带来困难,诸如,印版产生浮脏花版,糊版以及墨辊脱墨;致使墨色冲淡。图文干瘪,轮廓不清,色彩陈旧;油墨的着色能力降低,有时不得不采用增加墨量的方法来弥补,结果又造成网点模糊,层次不清;色彩产生偏差,同时缺少光泽,图像暗淡;印迹干燥速度慢;印品的背面容易产生糊脏等弊病。倘若绝对不乳化,也就是说非极性特别强,这时混合油墨中的液珠就会被挤出来,结果妨碍橡皮布对油墨的转移,于是印品上就会出现白斑,同时多余的水分还会溯墨辊而上,致使金属墨辊逐渐形成亲水层久而久之,墨辊就会拒墨,从而影响印刷质量。从印刷适性方面而言,一定程度的油墨乳化即油墨乳化不但不影响印刷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有利于改善印刷适性。
三水墨平衡
在固定的工艺条件下,保持水墨平衡的汗是调节水和油墨的供给量使水,油墨的混合和乳化保持在工艺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近年来,由于合成树脂型联结料油墨的大量使用,从水墨表面以及印版空白部分和图文部分表面的各个表面能和界面能出发,找出印版水墨不相侵尧的能量关系,用这种能量关系来定量地控制一次供水供墨的循环,发生四次水墨的接触,混合和乳化的比例,使乳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26%,严格控制水墨的比例,使乳状液的体积保持在15%-26%之间,在整个印刷过程中,着墨量一般是一定的,为了保持水墨的平衡,以及印版不粘脏为前提,尽可能使用少量的水,并留有适当的防脏余地。
四影响水墨平衡的因素
表示水墨平衡关系的特点有三个主要的可变量:印版上的水膜厚度,着墨辊上的墨膜厚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墨膜厚度和油墨的黏性。在胶印过程中,墨量的消耗一般比较固定,易于控制。而水由于其流动性大,而且易于蒸发,消耗途径又多,主要有与油墨发生乳化,被纸面直接吸收等,再加上停机擦水,机器空转,环境温湿度条件的变化等,因此水量的控制比墨量的控制就要困难得多。在胶印过程中,可根据以下情况确定用水和用墨的大小,印版上的图文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位置,图文面积小且不居中,则用水少;印迹墨层的厚度和纸张的性质:胶版纸比铜版纸用不要多;油墨的性质以及乳化值的大小:油墨的黏性大,则抗水性提高,用水少;机器速度:速度越高,用水越多;环境温湿度以及周围空气流动情况:温度高,湿度小,空气流动性好,则用水量大。还有,为了控制好水量的大小,在印刷过程中要勤观察印版表面水分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调整,在综合考虑新旧印版的情况下,一般用目测印版的方法就可以判断水分的大小。若印版表面呈暗黑色,且无反光,则说明水小;若印版表面呈水汪汪,且反光大,慢说明水大,若印版表面呈灰暗色,且稍有反光,则说明水分大小适中。
[时间:2007-01-15 来源:广东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