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业在中国——李琛副司长专访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这对我国印刷行业的发展来说,有利也有弊,但总的看,经过努力后会利大于弊。

  印刷业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印刷管理司李琛副司长专访

  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要以享受世贸成员间实施的范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成果,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拓展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和商业印刷的国际市场;印刷所需的进口设备的器材的关税逐步降低,有利于我国印刷企业降低生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将大大增加,有利于我国印刷企业通过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壮大自己。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也意味着我国印刷企业要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全国已有三资印刷企业2000多家,其中相当一部份是独资企业。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申请来华独资办包装印刷企业的外商数量大增,仅去年就有近100家三资印刷企业获准在国内经营,多数是外商独资包装印刷企业,要求控股办出版物印刷的世界出版巨头也迫切希望进入中国市场来热咄咄逼人。民营企业也进行资本扩张,重点都瞄准在北京等内地的出版市场。因此,国内印刷市场的国际化程序将越来越高,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这对我国印刷企业来说将是长期而严峻的挑战。

  国内的优势是劳动成本低,每年都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补充到这个领域,员工素质不断提高;更多的外资公司将进入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受资金、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国内许多企业技术资金积累落后,技术工艺陈旧,中低档印刷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高质量、高科技含量及其高附加值的高水平印刷生产力又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面临拉大的危险,难以形成雄厚的竞争实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美好的发展前景

  印刷业在发达国家是属于十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在中国内地印刷业在国民经济中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发展水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使得我国的印刷发展水平也不够高,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乾主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印刷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阶段性的重大变化中,其发展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物质和文化商品的数量、质量、品种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将日益增长,教育、科技事业将会更加发达,轻工产品会不断增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电信等现代服务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所有这一切,必然会对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商业印刷、票证印刷等印刷业务的需求急剧增加,新世纪之初的我国印刷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现代印刷技术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目前,在报业新闻采编、印刷制作、发行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远程异地传输已经普遍使用。书刊印刷为了提高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加精品图书,满足读者的需要,也致力于技术改造,建立印前数字化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纲络化管理,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即可以制作印刷出版物,也可以做电子数据加工,为其他媒体服务。目前,已有的印刷厂已开展了类似业务,并从因特网上接受业务数据,来完成用户委托的任务。

  采用CTP技术

  CTP在国内的发展很快,目前安装的CTP已接近150套,主要集中在报业,羊城晚报、泉州日报等都已经完全采用CTP技术,而且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商业回报。新闻报业实力雄厚,重视技术进步,国内报纸印刷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发展很快,竞争力强,入世对其影响不大。

  书刊领域,CTP的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在于版材价格偏高,加之大部分书刊印刷属于中低档印刷,精美印刷需求也不如国外强烈,基经济效益的比较尚没有明确说法,所以发展速度比较缓慢。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档印刷品的需求将日益强烈,印刷质量将与国际接轨;另外国内正在积极研制国产数码版材,国外三大版材供应商柯达、富士、爱克发也纷纷在国内投资建厂,一旦投入大批量生产,书刊CTP也将有较快的发展。

  中国本地版材生产(包括数码版材)不会因为外商进入中国萎缩,本土的版材生产商和国际版材生产商所面对的客户群基本上是不同的。国际版材在工艺等方面相对成熟,更适合大型印刷企业高质量的精美印刷品的要求。本土的版材生产商优势在于其比国外厂商更了解本地的情况,目前产品质量不如国外产品,但更适合小型印厂生产中低档印刷品的需求。这表明国内的版材市场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国外、国内生产商共同分割市场。

[时间:2004-07-20  作者:成功快讯  来源:成功快讯]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