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其昌 60年技术革新永相伴

  编者按:2010年5月19日,制版老专家隋其昌先生向北京房山第二职业学院无偿赠送了两台电分设备,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隋老先生从1952年进入印刷业至今已有58年的时间。他是中国建国之后首批被送往德国学习的印刷工作者,是国产明胶干版的研究者,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电子分色机的专家。年过7旬的隋老仍然活跃在艺术品复制领域,为实现艺术品走入平常百姓家的梦想不断努力。

  16岁初入美术印刷厂 获得首批德国学习机会

  1952年,年仅16岁,读完初中的隋老经过考试,考进了美术印刷厂当学徒,被分到了研究室工作,成为了一位从英国皇家印刷学院毕业的技术老师的学生。美术印刷厂是当时国内较大的一家印刷企业,拥有凹印、胶印、电镀等众多印刷工艺。隋老也因为在研究室工作,接触了各种印刷工艺,积累了大量的与印刷、化学相关的知识,也培养出了他喜爱钻研的好习惯。1957年5月,隋老被国家派遣到德国进行印刷工艺学习,主要学习制版技术,学习时间1年。

  1958年德国归来,不断创新国内制版技术

  1958年,在德国学习一年的隋老回到了中国,在新华彩印厂工作,被分配到制版车间,从此,隋老就与制版结下了不解的渊源,几次创新中国制版技术。

  正值解放初期的中国制版业相当落后,工厂还全部采用湿片进行制版。而当时的德国制版已全部淘汰湿片,使用新型的制版技术。但是由于国外的耗材价格昂贵,国家承受不起进口的压力,国内的制版技术的更新就一直处于搁浅阶段。面对国家制版技术的瓶颈,32岁的隋其昌从德国回来后,开始在研究室做起了一系列的实验,将从德国学来的一些技术,加上自己对材料和化学的研究,尝试着进行改良湿片的研究和创新实验。经过不断的实验,隋老制作出了第一批的明胶干版的实验样品,新华彩印厂相关领导随后组织了一批专门的科研人员针对隋老的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同年,新华彩印厂使用自创明胶干版摆出来的网点片代表了北京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印刷展览会。而新华彩印厂也成为了国内第一家淘汰湿片的企业。隋老讲到,用明胶干版来代替湿片,是我国建国初期制版技术革新的一个里程碑。

  明胶干版正式在国内推广使用后,隋其昌老先生就转而去研究接触式网目,替代了当时一直使用的非接触玻璃网目,从而避免了非接触玻璃网目存在反光的弊端。

 
  下页精彩提示:中国电分机第一人的奋斗史[next]

  中国电分机第一人

  70年代,中国引进了首台电子分色机,这台分色机也交由隋老管护。依托德语基础,隋老开始和另外一个同事研究起这台分色机的装配和操作,随后这台分色机就在当时新华彩印厂凹印车间进行了彩色报纸的印刷工作。随后,可挂网的分色机引入中国,慢慢的激光挂网电分机又被引入中国。可以说电分机在中国引进的脚步中,每个革命性的机型都经过了隋老之手。隋老潜心和德国的技师学习研究,之后就广泛的传播给国内的各个企业和电分机操作技术人员。

  教学需要使用最基础的设备

  近60年间,隋老经历了近代制版技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如湿片,明胶干版,接触式网目,电子分色,激光照排,以及现在的CTP技术。但回顾这些技术,电分机仍是隋老的挚爱。隋老先生对于为何向房山二职捐赠电分机这台设备时,说出了自己对于职业教育的一些看法。教育与实际生产并不相同,实际生产使用的很多是先进的技术,但教育却是要先进技术和原始原理都要兼顾。现在设备智能化都很高,如果学生都去学习操作现在的设备,他们就会养成对设备智能化的一种依托而更少的去关注印刷基本的原理。教学设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的去理解原理。所以虽然电分机目前已经退出生产舞台,但对于我们职业教育却仍然是益处颇多。

  据隋老介绍,这台电分机属于激光挂网,隋老针对这台电分机已经做了升级改造,可以高端联网,进行电子分色,从前期的作图、拼版、扫描文件,到挂网再到出片,都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链接。这台设备由于隋老自己的企业转型,在企业中不再使用,将这台设备捐赠给房山二职,不但可以物尽其用,也可以为学校的学生在印前制版的学习中提供帮助。

  号召企业,积极支援中国职业教育事业

  隋老坦言道,这两台分色机属于企业转型淘汰的设备。如果就按照普通折旧或者淘汰来处理,企业也并不能从中得到任何的收益,而捐赠给职业学校,实际上是给了设备第二次生命力。另外学校从事教育,不怕设备多和旧,多一台,就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接触实际生产。看着自己心爱的设备能够在生产之余发挥出它的热量,隋老感到也很欣慰。“我希望企业都能够将自己淘汰的设备捐献出来,为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做一些事情。因为只有学校培养出好的学生,才能够为企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技术操作人员。

  自主创业,让名人字画进万家

  目前,年过七旬的隋老先生仍然活跃在印刷行业。离开了制版,隋老开始关注艺术品复制工艺,并创办了天可嘉语公司,主要从事艺术品复制。“名人字画进万家”是隋老的观点。“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现在的工作,将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有能力购买一些名人字画的复制品,让艺术品真正走入平常百姓家。”从事艺术品复制工作多年的隋老目前最得意的作品就是圆明园四十景。经过画家的重新拼接,曾经分散的十几张图被完整的毫无印迹的衔接成为了一个长卷轴。“这个作品我们做的太辛苦,但我们做的却很开心,因为它明了我们的实力。”

  结语:当我亲眼看到完成后的《圆明园四十景长卷》之后,我的心灵震撼了。这份长卷让我感受到的不只是艺术品本身的伟大,而是在这唯美的工笔画之后的制作人员那份平和、寂静、安详、远离世俗炒作与喧嚣的心境。

  相关阅读:印刷专家隋其昌老先生向房山二职捐赠两台教学实践设备

[时间:2010-08-30  作者:来迟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