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媒体Focus:生态建设产业化 产业发展生态化 滇建中国最大林纸一体化基地
云南:林浆纸项目是祸还是福?
云南即将召来灭顶之灾?
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料成为一个瓶颈,为从根本上解决原料的问题,林浆纸项目成为投资新热点,不少企业开始进行“林纸一体化”。
云南省由于天然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造纸原料林的基地,不少国际造纸企业巨头纷纷投资云南林地建设。金光集团在云南大面积种植桉树,使得云南桉树速生丰产林项目成为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
争议的焦点主要是桉树能不能作为速产林树种,如此大规模的植林是否有“圈地”的嫌疑,大规模的种植桉树会不会对云南的生态产生影响。这种行为是企业行为还是政府行为,是利益驱动还是真正造福子孙。
先让我们看看政府、专家、企业、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观点吧。
支持
政府
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
云南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展潜力巨大,加快经济发展的希望在山,出路在林。本届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根据云南林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大力发展以林浆纸一体化为主的八大林产业,是云南长期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完全符合云南实际。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快外资引进力度,在云南适宜地区扩大林纸基地规模,加快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建设,是云南省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周俊:
云南经济发展“希望在山,出路在林”。林纸产业是提高云南林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林纸产业将为云南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并能促进云南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徐大平博士:
总不能为了生物多样性,就把猪、牛、羊、鸡、鸭放到一个圈里养吧?同样,也不可能把高梁、水稻、玉米种在一块田里。人工林作为“林作物”,其使命是给人们提供木材,让人们少砍天然林,从而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企业
金光集团APP浆林事业部柯象森副总经理:
在金光实际规划915万亩土地,集团秉承科学建设速生丰产林的原则,从自然气候和立地条件出发,适地适树,良种育苗,形成“人工、天然混交林”。在种植的林区中,全面推动并落实ISO14001国际环保认证,重视生物生态多样性;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增进税收,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
反对
政府
国家林业局云南专员杨百瑾:
纸浆业是消耗林木资源的产业,大产业伴随着大消耗,而云南的森林资源正处于刚刚恢复的阶段,还没有到肆无忌惮地去开发利用的地步,必须要有一个适度的规模,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利益,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专家
西南林学院副院长杨宇明教授:
从思茅现有林地资源来看,无林地仅有280万亩。如果要营造1200万亩(桉树)纸浆林,只能对现有天然林进行采伐。世界各国种植桉树国家中都有不少学者反对大面积种植桉树。云南其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重要类群分布最集中,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大规模引进外来树种桉树种植,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会对云南生态带来巨大的灾难。
首都经贸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焦建国博士:
在我国,很多问题就是因为贫困引起的。贫困造成了民众有改善生活的冲动,这种冲动在当地政府身上又充分地体现出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地方政府以民众的支持、民众的要求为理由,推动掠夺性开发,不顾生态环境。
媒体
人民网:
政府不应成为掠夺性开发的“马前卒”
任何逆自然规律而动的行为都终究逃不脱大自然的惩罚。我们破坏了黄河、长江上游的植被,自然界给了我们连年的洪灾;我们大面积砍伐原始森林,全球气候迅速变暖;我们盲目地引进大批山羊,导致内蒙古草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我们为了追求蝇头小利,几乎让云南红杉销声匿迹……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充当了“马前卒”的角色,他们以发展经济为名,行政绩工程之实,干好了是升官晋级的资本,干不好了他们拍拍屁股走人,而最终留下来承受灾难的却只能是无辜的百姓。
虽然,对这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情,社会各方均有自己的观点,作为网民的我们更应该传达出更真实的声音。欢迎网友充分表达我们的看法。
[时间:2004-11-25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